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影子银行指不受现有制度约束,发挥着与商业银行相似职能的非银行金融系统,它是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博弈的后果。我国同样存在影子银行,然而由于没有健全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技术的支持,它们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成为商业银行融资功能的补充。中国影子银行包括银行融资产品、理财产品、基金公司的理财业务、信托贷款类业务,证券公司、委托贷款和大批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中国的影子银行缓解了部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会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同时,由于影子银行不受现行监管制度的监管,处在中央行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范围之外,其部分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了银行信贷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当中的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为分析对象,在有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原因、类型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后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时,着重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体系仍处在不断调整的过渡阶段,影子银行的出现打乱了货币政策的改革歩伐,可能会阻碍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因影子银行不受传统信贷规模的限制,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的发行,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降低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可测性、其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传统的数量型政策工具如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也受到了影子银行的影响,使得直接和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手段不能有效地控制市场流动性。同时,影子银行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更为复杂,从而增加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因此,我国必须调整货币政策体系。本文主要分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论述选题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在整体上为全文奠定框架。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影子银行的定义与特征,及其与商业银行的比较。其次从货币政策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子银行的影响,为下文分析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分析影子银行对制定货币政策的影响。首先介绍我国的影子银行的定义、类型、规模及影响。然后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影子银行加大了货币政策制定的难度。第四部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作用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然后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最终效果的影响。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是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其次是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方向可控性的影响。最后是分析影子银行的非对称性的影响。第五部分是防范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不利影响的相关建议。本章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