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电极电解处理含酚废水的基础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化工业的发展使含酚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多,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含酚废水COD含量高,苯环结构稳定,不易分解,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其高效处理一直是环保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以模拟苯酚废水为研究对象,提出三维电极法降解苯酚及碱洗-电化学再生联合法活化活性炭技术,详细研究了其工艺过程,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及交流阻抗法探讨了三维电极降解苯酚废水的机理,取得了如下成果:开发了三维电极法降解苯酚新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进水流量、进水pH值、水温、电流强度、电解时间、氯化钠投加量等因素对TOC降解效果的影响。采用预处理后的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在进水pH值为6-7,进水流量为180 mL/min,水温为25℃,氯化钠投加量为1g/L,电流强度为100 mA,电解时间1.5 h时,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极差分析结果确定了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pH>电解时间>电流强度>电解温度。提出碱洗-电化学再生联合法活化活性炭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考查了碱洗搅拌时间、碱洗pH值、电解时间、进水pH值、电流强度、进水流量、水温、氯化钠投加量等因素对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控制碱洗搅拌时间为2.0 h,碱洗搅拌pH值12,电解时间0.5 h,进水pH值12,电流强度为100 mA,进水流量270mL/min,水温25℃,氯化钠投加量8g/L的条件能使活性炭恢复活性,对苯酚的降解效果仍能保持在95%以上。研究了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行为。采用预处理后的活性炭吸附苯酚,吸附过程遵守二级动力学方程,最大吸附量为0.27614g/g。吸附热为-33.046KJ/mol,吸附键强度较小,一个苯酚分子通过氢键吸附在活性炭界面两个活性点上;随着苯酚引入份数的增加,红外光谱在3432 cm-1的羟基谱线由尖逐渐变宽,出现弥散光谱,由此推测出苯酚通过羟基上的氢键发生缔合。综合所得数据提出了活性炭吸附苯酚的模型,并圆满解释了相关的实验现象。研究了以硫酸钠为电解质的酸性溶液中活性炭阳极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苯酚降解的机理。三维电极降解苯酚由直接电解和间接降解两种作用协同完成,其中间接电解起主要作用。实验测定了弛豫时间常数及极化电阻,吸附引起的等效电阻是电荷转移电阻的5.5倍,吸附引起的弛豫时间常数是双电层充电弛豫时间常数的104倍,表明羟基自由基·OH在活性炭界面上吸附具有很强的化学键。氧在活性炭阳极上析出过程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是一中间产物,并吸附在活性炭阳极的界面上,其与吸附在活性炭上的苯酚形成微电池。通过微电池的反应,苯酚首先被降解成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中间产物,进而又被矿化为CO2和H2O。
其他文献
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增大,金融业运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区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树立央行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工作中的权威,加大与当地
以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提高土壤温度模拟全球气候变暖,探讨增温对夏季和冬季草地土壤水分,土壤呼吸速率和植被生物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总结了胜利油区“九五”期间的开发成果;介绍了已形成的复杂油藏开发配套技术;分析了油区当前开发形势;提出了“十五”期间原油稳产的对策。
我国每年因各类采矿活动产生的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0%以上,而处理率不足5%。酸性矿山废水的特征是pH值低、含有多种超标的重金属离子,直接排放将对矿山周围
类=规律。归纳论证与演绎论证结合群有两种类型:独立结合型,演绎论证强度决定了结合群的论证强度,其论证强度为演绎;连锁结合型,归纳论证强度决定了结合群的论证强度,其论证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各地区农业的大规模发展,由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在水环境污染中的比重越来越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会对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人格形成等方面产生极大的危害。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
内幕交易乃证券欺诈表现形式之一,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又屡禁不止。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内幕交易进行规制的国家,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了较为完备的内幕交易监管
针对人们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隔网对抗项目自身特点,阐述了新时期贯彻实施"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