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河为多泥沙的游荡型河流,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使得柳河彰武段防洪形势日益严峻。最佳途径是利用工程手段对河道进行治理,为此,沈彰新城综合治理工程新建了防洪工程和蓄水工程。其中,防洪工程为堤防和护岸,蓄水工程为河道中的七座橡胶坝。本文利用Delft3D模型,建立了柳河彰武新城段平面二维模型。分别计算了汛期(7.1-9.6)和枯水期(3.11-3.20)两种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的未建坝和建坝共四种不同工况下河流的水动力和泥沙特征,并进行模拟与分析,同时计算了大流量及高含沙量条件下建坝与塌坝的泥沙淤积情况。以此为根据研究了橡胶坝工程对天然河道水动力特征及泥沙运移的影响,为工程建设和调度运行提供参考。本文通过Delft3D中的2D Weir模拟河道中的橡胶坝,计算结果表明2D Weir能够较准确的模拟现实条件下橡胶坝的运行。而且在Delft3D-FLOW中增加子模块即可调用2D Weir,调用非常方便。利用Delft3D分别计算了汛期和枯水期条件下未建坝和建坝四种工况,得到了水动力特征、典型断面形态变化、河道泥沙分布等结果。柳河水动力的特征比较复杂。在汛期和枯水期的不同来水条件的水动力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汛期天然条件下河道基本都在水面以下,而在枯水期天然条件下水面的变幅很大,产生大量的滩地面积。建坝后河道整体流速要比天然条件下流速低,坝后流速比坝前流速大很多。汛期天然条件下的河床断面形态整体表现为主槽冲刷,滩地淤积。枯水期天然条件下的河床断面形态整体表现为主槽少量冲刷,滩地面积很大。当遇到流量大、含沙量高的洪水时,泥沙会大量在坝前淤积,因此需要塌坝进行冲沙。由计算分析可知增大流量对冲沙的效果很好,在主河槽的泥沙都产生冲刷的效果,淤积只存在于少部分河道区域。可以利用该河段上游的闹德海水库调节流量,以达到较好的冲沙效果。两岸堤防有必要进行加固,以防止冲沙时对堤防产生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