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移动联结复合物成员棒状体颈部蛋白4的功能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原虫,属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顶复门,可以引起严重的人畜共患弓形虫病。弓形虫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与分布,2013年在美国CDC发表的数据显示弓形虫在美国的感染率达到22.5%,全球的约33%的人类患有弓形虫病。我国各地均有人体弓形虫感染的报告,感染率约为5%~10%。虽然弓形虫感染的患者多呈现轻微类似流感样症状,但对于免疫缺陷的患者却是十分危险的隐患。关于移动联结成员AMA1、RON2、5、8的功能的研究已有报道,然而在对于弓形虫和疟原虫中,无法通过基因敲除的手段获得RON4的基因缺失虫株,RON4 一直以来被猜测为弓形虫、疟原虫入侵宿主细胞所必须的基因,但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对这个猜测进行佐证,因此,RON4基因的功能一直以来都是未知的。本研究根据弓形虫基因组数据库ToxoDB和NCBI基因组数据库Genebank中TgRON4(登陆号:TGGT1229010)和TgRON5(登陆号:583.m00636)的基因序列,对两基因的信号肽及跨膜域、亲水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截取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两基因进行截短扩增,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xhoI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中。对融合GST标签的目标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经SDS-PAGE鉴定,分别获得约30kDa和701kDa的两蛋白,且重组蛋白的浓度较高、纯度较好。将TgRON4t和TgRON5t蛋白按照100μg/只的剂量腹腔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1ot方法鉴定本研究中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抗原性,结果显示,本研究中所获得的anti-TgRON4和anti-RON5多克隆抗体均能够识别虫体裂解蛋白中的内源性TgRON4和TgRON5蛋白,大小分别为130kDa和110kDa,与预期相符。利用制备的anti-TgRON4和anti-TgRON5抗体对弓形虫速殖子中TgRON4和TgRON5蛋白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多克隆抗体均能够与识别内源性的TgRON4和TgRON5蛋白,并且正确定位于速殖子顶端的棒状体部位。证明本研究中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弓形虫速殖子MJ成员RON4进行基因敲除。首先设计目标gRNA,通过overlap PCR将目标gRNA序列扩增出来,采用pmeⅠ限制性酶切位点克隆到敲除载体中,经过鉴定,本研究成功构建TgRON4基因敲除质粒。将敲除质粒通过电穿孔的方式转染入弓形虫速殖子中,经过药物筛选和有限稀释法分选到两株单克隆虫株——△ TgRON4-2D10和△ TgRON4-2G8。设计一系列引物对两单克隆虫株基因组gRNA位点发生的突变情况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弓形虫RON4基因组中一个gRNAPAM序列前插入了一段约5700bp的片段,在另一个gRNA PAM序列前缺失了 5bp碱基,两虫株在RON4基因位点均发生了基因编辑。随后利用本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anti-TgRON4,通过Western blot在蛋白表达水平鉴定了 RON4基因敲除的情况,结果显示,在△TgRON4-2D10和△ TgRON4-2G8虫株均未能检测到目标蛋白的存在,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在△ TgRON4-2D10和△ TgRON4-2G8虫株中并未检测到TgRON4蛋白的表达和定位。本研究成功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弓形虫速殖子的TgRON4基因的稳定缺失虫株。在弓形虫RON4缺失虫株中(△TgRON4-2D10和△TgRON4-2G8)对MJ关键成员TgRON5的定位情况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缺失虫株中对RON5的定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TgRON4基因缺失虫株中,RON5可以定位于棒状体颈部的位置。然而western blot检测RON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示,TgRON4基因缺失虫株与Cas9对照虫株相比,RON5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表明RON4的缺失影响了 RON5蛋白的表达或者稳定性。为探究弓形虫RON4基因在虫体入侵等方面发挥的功能,我们对缺失虫株的黏附、入侵、胞内生长复制、逸出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究。通过流式细胞仪对三株虫株入侵情况进行计数分析,我们发现基因缺失虫株△ TgRON4-2D10和△ TgRON4-2G8对于宿主细胞入侵的能力显著低于Cas9对照组。进一步的红绿黏附入侵试验分析,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RON4的缺失并不影响虫体对于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而只对侵入过程具有影响。另一方面,对感染24h的几组虫株每个纳虫空泡内的弓形虫数进行计数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缺失组与Cas9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最后,利用A23187钙离子载体对三组虫株进行诱导逸出,再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发现RON4基因的缺失并不影响虫体从宿主细胞中逸出的能力。最后,对TgRON4基因全长进行克隆,并在目标gRNA序列中进行同义突变。将同义突变TgRON4基因(synoTgRON4)克隆到pBluescript载体中,获得的质粒pBluescript-synoTgRON4-HA质粒转染入△TgRON4-2G8虫株中,经过药物筛选和限制性稀释获得补偿表达单克隆虫株。对synoTgRON4补偿表达虫株、Cas9对照虫株以及△TgRON4-2G8基因缺失虫株的黏附入侵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基因缺失虫株中补偿表达TgRON4之后,虫体的入侵能力有所提高,并恢复至Cas9对照组的水平。本研究通过对TgRON4基因功能的剖析,完善了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形成的MJ分子机制,为继续研究阻断弓形虫,乃至整个顶复门原虫入侵宿主细胞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金刚经》是唐代鬼魂小说中出现频次远超其他佛经的佛教经典,其相关小说的故事情节,或因直接持诵经文死而复生,或因入冥、遇鬼间接得知经文有修福神力。从文化层面观照,唐代佛教的发展影响了大批文人的创作,浓厚的弘佛意识下所推崇的是更适合普通民众的宗教救赎手段,亦体现出唐人欲通过佛教之力超越生死的生命意识;鬼世界作为人世的翻版,小说中冥界鬼吏索贿的恶习、鬼魂知恩图报的正气,皆是对社会现实一定程度的反映,折射
印度法在广义上是指古代和现代印度国家领土范围内所适用的一切法律,包括印度教法、佛教法、耆那教法和锡克教法,以及在印度实施的伊斯兰法和英国法等。印度法可从时间维度分为传统印度法和现代印度法。传统印度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传统印度法意指古代印度教法、王令、行会规章和习惯法所构成的法律体系,不包括古代印度的佛教法和耆那教法。狭义传统印度法的主要特征是,宗教法占据核心地位,具有多元性,具有"法学家之法"
房山石经唐刻《大般若经》刊镌过程中幽州社会各阶层皆有参与,构建了有别于实体宗教神圣空间的"社会空间"。此社会空间以宗教的神圣性为依托,在内部群体构成、活动辐射范围以及群众聚集形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世俗性特征。在此宗教社会空间中,各个信仰群体以家庭、地域、社邑等方式结合,通过各异的参佛理念,或表达个人祈愿,或隐含政治诉求,或流露血缘特征。将刊镌佛经这一佛教活动融入多元化的具有世俗特征的信仰理念,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宣传方式、宣传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在思想政治方面更要结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价值传达进行针对性的内容输出。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宣传媒介,通过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宣传与教育,从而提高我国初中生思想政治水平,从而为我国培养出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多km,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km2,海上风力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着较强的消纳能力,决定了我国海上风电将大有所为。根据国家能源局《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2019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8万k W,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93万k W。目前,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正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海上风电未来可观的市场规模和明朗发展前景的带动下,业内竞争如火如荼,
期刊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不断投入运营,隧道结构受损对耐久性的影响也越来越普遍。粘贴纤维或设置钢环是最为常见加固处理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钢环加固可作为受损变形隧道管片的有效补强加固措施,特别是对于受损比较严重或是比较特殊的受损隧道;复合腔体作为预加固和临时加固措施,可作为加固手段的补充;芳纶纤维加固作为临时加固或轻微及局部受损隧道的结构补强措施,其作用一直以来都被低估,由于芳纶纤维加固施工简便、价格实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行的工程项目在体量、规模、技术难度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一般公路项目的工期在2~5年不等,以3年的合同工期较为常见。但除却不利的施工季节,征拆等因素影响,有效的工期往往较短,短期大量的投入管理人员、设备等资源对企业成本将造成压力,在综合大型工程项目中,有些承包企业往往涉及欠缺专项资质,综合施工能力的发展水平与建设项目规模需求的不平衡,自身投入的技术力量、机械
天然产物是一类由微生物或植物产生的具有多种多样活性的小分子,其相应的产品在医疗和农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掘依然是药物开发的重要资源。其中,聚酮类化合物具有多变的结构和丰富的生物活性,已经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和生产。五元角环多酚是一类由24-30个碳原子的聚酮链前体缩合形成的芳香类化合物,因其五元角环的核心结构而得名,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和极好的生物学活性,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大鼠是最早被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哺乳类模式动物。虽然小鼠作为模式动物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但和小鼠相比,大鼠体现出了很多优势,比如大鼠体型比小鼠大很多,便于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并且与小鼠相比在生理调节和药理反应等方面与人类的更相近,因此大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理学、免疫学、移植医学、神经科学、癌症学、遗传学和老化等领域。1981年第一株小鼠胚胎干细胞系被成功建立,其能够在体外无限扩增,且具有发育的多能性,
本文基于CHARLS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影响失地农民投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意愿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投保者的年龄、子女数量、投保后得到的养老保障、死亡风险和其他参加养老保险情况等均有显著影响,其他方面影响不大。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