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早期心脏改变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定量评价心肌功能不易实现。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价右心室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2D-STI技术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 材料和方法: 58例COPD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分2组,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者28例,为MPAH组,不合并PAH者30例,为NPAH组,选取健康志愿者22例为对照组。对三组人群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从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剑下四腔心切面采集高帧频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于剑下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对比各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及二维应变参数的差异。 结果: 一、常规超声参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MPAH组及NPAH组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和舒张末期右室中间段内径(RVED2)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PAH组收缩末期主肺动脉内径(MPA)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PAH组比较,MPAH组RVAW和MPA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PAH组及NPAH组余二维超声测值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二维应变参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MPAH组和NPAH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Vs、S、SRs均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PAH组比较,MPAH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S及Vs均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COPD患者在肺动脉压尚未明显升高时,右心室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说明COPD早期即可对右室结构产生影响。 2、COPD患者无论是否合并PAH,右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已经减低,提示COPD患者右心功能受损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过程。 3、2D-STI技术评估COPD患者的右室游离壁的心肌功能变化早于结构改变,可作为早期评价COPD病变程度的无创性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