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仍是难点及研究热点。本研究总结接受二线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信息,分析影响晚期生存的预后因素,为晚期患者的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从2000年至2013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的155例接受过二线化疗/二线以上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统计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生存分析,应用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评估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手术后至复发时的无病间隔时间(DFI)>24个月的晚期患者总生存期更长(24个月vs.19个月,P=0.059);晚期一线化疗疗效为CR/PR的患者生存期较长,对比SD/PD的患者生存期延长8个月(25个月vs.17个月,P=0.015);晚期二线化疗开始时ECOG评分为0-1分的患者相对于ECOG评分超过2分的生存期更长(20个月vs.7个月,P=0.000),晚期二线化疗前已经发生过肝脏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15个月vs24个月,P=0.000);晚期二线化疗前的血液学指标LDH≤225U/L(24个月vs.15个月,P=0.012)和CA153值≤25ng/ml(39个月vs.16个月,P=0.004)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Cox回归分析显示,无病间隔时间DFI不满24个月、晚期二线化疗前ECOG评分超过2分、晚期二线化疗前LDH值以及CA153值较高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无病间隔时间(DFI)、晚期一线化疗疗效、晚期二线化疗前ECOG评分、晚期二线化疗开始时LDH值及CA153值、晚期二线化疗前发生肝转移与晚期二线化疗后的生存时间相关。二线化疗对于DFI>24个月、ECOG评分为0-1分、不存在肝脏转移、一线化疗疗效为CR/PR以及LDH、CA153值低的患者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