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及其应对策略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来,广泛覆盖的互联网成为信息的集散地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平等发表言论的公共平台,加上新媒体技术的深度嵌入和公民参政意识的逐渐提高,网络已经成为了民众表达权益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国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和冲突更为便捷的在网络上表现出来,发展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给国家治理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应对策略是本研究的初衷。论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出发,试图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要素,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描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利用Netlogo建立生成机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提出应对策略。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收集到案例进行汇总分析,来探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及生成机制;运用模型方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模型进行动态仿真来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大量网民针对某一焦点性的事件/话题在网络领域中形成激烈舆论的现象和过程,既包括带来负面效应的事件,也包括带来正面效应的事件。根据起始事件的不同,可将网络群体性事件划分为六类: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娱乐事件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个人事件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司法案件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热点时事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网民、网络媒体、政府机构等人类行动者和社会环境、网络空间、网民心理等非人类行动者共同构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要素。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可描述为为过滤机制、助燃机制、爆发机制和延续机制四重内在机制,事件性质决定起始事件能否通过过滤机制,传播强度是助燃机制中的主要因素,网民的心理动机是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直接因素,政府行为则是决定网络群体性事件持续时间长短的因素。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在过滤机制中监测敏感事件、在助燃机制中控制传播强度、在爆发机制中迎合心理诉求、在延续机制中积极应对。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金融市场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国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资金融通的渠道。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过快的弊端开始暴露出来,公司债券违约事件频发,我国的企业信用风险愈发受到市场以及监管层的持续关注。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工具,我国信用债券的研究对于公司良性竞争,市场规范化发展,投资者理性投资都有实际的参考作用。第一部分对我国债券市场发生的信用债
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维权和维稳不可分离,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协调保障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在总人口中占有较高比例,农民问题是基层社会大多数问题的主要来源,因此
市民化问题一直以来是政治社会学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农民工的市民化研究,不仅关系到我国阶层的变化,更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与团结。政治学吸收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边缘
目的:比较单腔及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应用的优缺点及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60例胸水患者用2种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回顾分析,就其安全性和
动机是心理上的一种需要,犯罪动机是外在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即普遍与特殊关系。犯罪动机具有推动性、隐藏性和主观价值判断的特征,以及具有影响行为性
【目的】验证pinA和pinB对小麦籽粒质地的影响。【方法】将含有控制硬度的主效基因pinA和pinB的单子叶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UBPa和pUBPb,分别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其转入小麦品种
在哈贝马斯看来,大众文化并不是像霍克海默、阿多诺等法兰克福学派前辈学者所说的那样,是国家意识形态统治的工具。最初的大众文化应当是一种普及性的文化,之后随着资本家的
随着南昌市这个革命老区经济的快速崛起,南昌市交通管理工作也取得较大进步。道路违法现状明显改善,政府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伴随这些发展的同时也相应产生了一列负面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然而在全国经济向好各地区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的同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持续增长。城市新区是近年来
<正>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加强和规范技工院校学生学籍管理,就做好2018年技工院校学生资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