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以上,动脉粥样硬化(AS)是ICVD主要的病理基础,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CS)被认为是I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硬化的机制目前主要认为为动脉内皮损伤后的慢性炎症反应。ox-LDL被认为是最强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而hs-CRP是慢性炎症反应的典型标志物,亦是一项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预测因素,且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普罗布考具有强大抗氧化作用,并具有调脂、影响炎症因子表达、影响生物酶活性等多种作用,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稳定并消退斑块,从而减少脑血管病临床事件的发生。本课题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ox-LDL、hs-CRP、血脂水平变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质及临床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的重要作用。方法对经颈动脉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门诊健康查体者及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且病情稳定的住院患者共200例,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斑块性质,并检测其外周血ox-LDL、hs-CRP、血脂水平。随机分为普罗布考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抗血小板治疗、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脂、戒烟等方面完全一致,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0.5bid。治疗6个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及血ox-LDL、hs-CRP、血脂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发生或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临床事件情况。结果普罗布考治疗组治疗后ox-LDL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C、LDL-C、HDL-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hs-CRP水平、CIMT及易损斑块减少数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临床事件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作为最强抗氧化剂的普罗布考,可有效减低血ox-LDL,并具有抗炎、调脂作用,可降低血hs-CRP、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稳定并消退斑块,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