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时代,加快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其中,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是重要诉求,而产业投资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也正着力解决如何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财政资金的巨大作用。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是“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投资方式,逐渐成为了各地推动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工具。自2016年,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全国各地政府设立了各种政府创投引导基金,达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目的,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创投引导基金成立时间偏短,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明显不够,与商业性创投资本的界限不明显,对早期阶段创新项目的投资比例偏低等。这实际上是由创投引导基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同商业性创投引导基金相比,由于政府的介入使得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委托代理链相对过长且复杂,信息不完全和由此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十分突出,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存在着明显的目标冲突,导致创投引导基金有效投入明显不足,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项目运作机制不畅、政策引导效果不佳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基于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视角,围绕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独特特征,以引导基金的主要参与人(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社会投资者、创投企业、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有效投入不足的原因,进而构建有效的运作机制,以期在扩大创投规模的同时提高创业投资效率,从而为提高我国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运作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理论分析梳理创投引导基金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阐述委托代理问题形成的原因;第二,通过对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主要参与人的行为分析,探究影响引导基金有效投入的主要因素;第三,构建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数理模型,深入探究政府“激励”措施与引导基金管理机构“努力”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机构“限制”投资行为与创投企业“遵循”政策要求的博弈关系,结合收益分配比例、监管成本、机会成本以及处罚力度等不同侧重点,提出不同情境下的可能决策;第四,对我国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有效投入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