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竞争模式影响软件市场结构变化的分析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兴起与蓬勃发展,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软件产业的重要现象。开源的基本含义是软件程序的源代码应当在不额外支付费用的情况下为每个人所获取,并且每个人都有权使用软件,对其加以扩展,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修改,以及进行再发布。而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开放源代码软件是一种能够实现价值完全传递的公共品。近年来,开源软件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当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一些开源软件正成为专有软件主导企业的强有力竞争者。如Apache软件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服务器软件,它的市场份额大约70%左右,是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两倍。开源软件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专有软件企业在软件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使软件厂商之间的竞争由原来价格和数量的竞争转为商业模式的竞争。它在迫使在位企业改变传统的经营策略的同时,也使软件产业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处于软件市场下游的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的软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目前,中国对于开源软件的保护近乎为零,这使得中国的开源软件厂商基本上不执行GPL,等开源协议,甚至对源码完全保密。在观念上,对于中国是否应该保护开源软件也存在争议,甚至有人认为目前中国开放源码只能把软件市场格局搞乱,使得软件厂商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开源软件独特的发展机制、营运模式以及其对软件产业市场的影响等,引起了经济学家和各国相关政策部门的共同关注。目前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探讨开源软件发展的政策问题。因此,认识开源软件竞争模式对软件产业市场结构产生影响以及采取有效的软件产业政策变成为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即SCP分析框架。而新产业组织理论则强调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以及市场绩效对市场行为进而对市场结构的反作用,对SCP框架分析由单向关系变为双向关系。本文运用新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通过建立扩展的线性豪太林模型,分析开源软件竞争模式对软件市场结构的影响。文章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简介文章的基本结构。第二部分综述开源软件经济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分析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两种竞争模式的差异、开源软件的独特竞争优势和开源软件竞争模式影响软件市场绩效变化分析。第四部分以操作系统市场为例,将网络外部性引入传统的豪泰林模型来研究软件市场结构变化以及市场结构变化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理,在操作系统市场,厂商开发软件采取不同的自我保护,形成不同的竞争模式,不同的竞争模式内生了软件厂商不同的竞争优势,从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市场呈现出双寡头竞争和垄断两种主要的市场结构。第五部分就如何促进开源软件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其他文献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当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时,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等问题。公司股东(股东会)与高管之间就是典型的委托人与代理人关系,股东需要与高管之间
互联网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创新性的变革,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正以新的方式创造新的增长点,新方式带给社会消费者新体验,同时也给予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使消费者购买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供应链的参与者包括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新,未来中国还会更加注重互联网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研究互联网对企业销售模式的改变对新形势下的零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