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的纳喷电喷雾质谱电离源的研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流控技术具有耗样量少、体积小、可实现对样品的多种操作(如混合、过滤、分离等)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单细胞分析等领域。质谱技术灵敏度高、定性能力强,是一种极佳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在各种离子源中,电喷雾离子源(ESI)可在大气压条件下实现对液态样品的离子化,因而适合作为微流控芯片-质谱的离子源接口。纳喷电喷雾技术可实现对纳升级液流的质谱检测,现有研究多致力于制备极小尺寸的喷雾尖端,但普遍存在制作困难、重现性较差等缺点。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基于3D打印技术解决前述纳喷电喷雾芯片制备中的问题。我们利用微流控三维聚焦技术来控制电喷雾泰勒锥中的样品离子分布,以实现对电喷雾进样损耗的抑制。此外,通过在电喷雾口引入辅助氮气对样品液流加以包裹,以提升样品的电离效率,从而提升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最终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微流控纳喷电喷雾电离源(NIS)。此外,我们还初步探索了一种微量原位取样-电喷雾质谱检测方法,以期实现对微量样品的实时、在线分析检测。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芯片的合理设计,基于三维聚焦技术对样品液进行包裹,利用最新的3D 打印技术对芯片进行制备并在电喷雾尖端加入辅助氮气,以提升样品液的雾化强度。并加工了与该芯片配套的封闭外壳和一系列支架,成功构建了封闭体系下的纳喷电喷雾电离源(NIS)。此外,我们对NIS的相关实验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以确保纳升级电喷雾的稳定形成。2.基于所构建的NIS-MS分析方法,对十余种有机化合物和两种生物大分子溶菌酶、胰岛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实现对待测样品的分析检测。并将其与3D打印型分离芯片相串联,成功实现了对罗丹明B(RhB)、啶虫丙醚和氯虫苯甲酰胺(Ch1)三种混合样品的分离检测。3.利用注射器针头对发育中的豆芽进行微量原位取样,并将其直接作为电喷雾芯片与飞行时间质谱仪串联,以实现对豆芽提取液的分析检测。本部分研究所采用的原位取样并直接进行电喷雾的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生物检测省去了繁琐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基于上述原理,成功实现了对豆芽生长周期中待测样品含量变化的跟踪检测,初步探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的豆芽对目标农药的吸收情况。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飞快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大量的图片数据和生活变得紧密相连。如何准确高效的在海量图片中进行查找,一直是图像检索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早期,图像检索主要通过人工手段为图像添加标签,基于文本实现图像的匹配。随着图像数量的激增,人力成本增加以及匹配精度的下降,导致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无法满足需求。20世纪90年代,图像的视觉信息可以被提取出来,研究者们利用图像的视觉特征在图像检索中达到了更好的
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的基本任务,即将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配准以保证图像对在一个公共空间轴上对齐,其图像可以是多视角(从不同视点获取)、多时间点(在不同时间拍摄)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南海不同海区的两个地理群体耳鲍(Haliotis asinina)18S rRNA基因全长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耳鲍18S rRNA基因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收录鲍的18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电子商务英语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本文探讨一种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手段进行电子商务英语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并对采用此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的迅猛发展,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其工作的内涵或思想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原来的救助性质向着提供需求、服务,从非正常人到正常人,从一般性到专业性
餐饮企业CRM的重要支点——营销服务目前,许多餐饮企业使用了某些软件后,却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这主要在于其一,很多CRM提供商只卖产品,渲染产品功能,忽略了餐饮企业究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