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计算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quall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预测是建立精确油气藏地质模型,准确估算油气储量,确定合理开发方案的基础工作,不仅可用于油气勘探,而且对于指导油气藏特别是复杂隐蔽油气藏或岩性油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井间对比或插值外推对储层横向展布或储层参数予以精确描述是比较困难的。联合测井和地震信息的反演技术和地震属性技术作为重要的储层预测方法,已延伸至油气开发阶段,成为油气藏描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演的实质是求取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常规的线性反演有可能陷入局部极值,或依赖于初始模型的选择,从而影响反演的可靠程度。智能计算方法如遗传算法或模拟退火等为求解储层参数反演这样的非线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但也存在不足,比如求解速度慢,或对于复杂反演问题,也可能会陷入局部极值等。智能计算方法中的神经网络技术常用来建立地震属性和储层参数间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而预测储层参数。误差反向传播网络学习算法实际上是梯度算法,收敛速度慢,也可能会陷入局部极值。针对上述问题,论文以改善储层非线性反演的求解效率和寻优性能,寻求高效的学习算法以提高储层参数预测效果为目的,研究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储层参数非线性反演方法和基于混合学习法神经网络的多属性储层参数预测技术,并应用这些方法预测川东DCH构造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和孔隙度等参数,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深入地研究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收敛性条件、参数设置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针对优化问题求解,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解的更新更具目的性,收敛速度快。提出的混沌惯性权重调整策略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将多父体交叉算子和群体爬山思想融入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很好地提高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寻优性能,上述改进为解决储层参数反演问题提供了新的优化工具。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的储层参数非线性反演方法,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新方法较传统非线性方法相比,在求解效率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效果较好。2、深入地研究了误差反向传播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网络及其学习算法。研究了粒子群优化算法训练误差反向传播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网络。提出了融合梯度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混合学习算法,在求解精度和效率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混合学习法前向神经网络多属性储层参数预测方法,应用于储层孔隙度参数的横向预测,在收敛速度上有了较大的提升。3、应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储层参数非线性反演方法反演了川东DCH构造飞仙关组鲕滩储层速度,应用混合学习法神经网络多属性储层参数预测方法预测了该储层孔隙度。在此基础上制作了鲕滩储层厚度、孔隙度、储能系数预测图。综合地质、地震和测井信息研究,认为沉积相带控制了DCH构造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程度和范围,后生成岩改造作用是形成鲕滩储层的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在进行热处理时,果汁、鲜奶及其他乳制品对加热时间比加热温度来得敏感.用来处理这些产品的无菌加工方法称为UHT(超高温处理).在UHT处理中,果汁、鲜奶等被快速加热到135~150℃
自Alwall等首次报道了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人们对其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目
通过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着重解决广大师生的实际问题。从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敦促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言传身教;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
21世纪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校的冶金工程专业是一个较为传统的专业。为了适应新时期形势的变化,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物楼层也在不断地增加着,并且对建筑物的地基有了更高的要求。地基是一个建筑的基础,CFG桩复合地基就是顺应这种时代要求被提出来的。目前常用的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电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输电线路的延长对其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长期处于户外环境
针对预应力高强空心桩(管桩和方桩)工程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用材相当的情况下,预应力高强管桩的性能较预应力高强空心方桩的优越;预应力高强管桩可以适用于抗震设防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