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微企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贡献了GDP的绝大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小微企业的数量占全国注册企业数量的90%左右,其纳税额占全国纳税总额的一半以上,提供了75%到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①。简而言之,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基本的、重要的企业形式。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小微企业进行社会生产与提供服务。随着大量的人口向城镇迁移,需要有更多的小微企业提供与创造就业岗位。在这一过程中,小微企业数量会大幅增长,同时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也会愈发迫切。为了应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及监管机构会出台更多有利于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并且会对商业银行施加监管压力,以使得商业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同时,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扩大自身经营规模,会越来越重视小微企业。然而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高度依赖于外部经济环境,其生存空间狭窄、经营风险较高,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企业贷款时不得不考虑到自身信用风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的研究角度,着重探讨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问题。首先,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理论、计量方法和度量标准进行详尽的介绍并归纳整理。其次,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信用风险理论给出小微企业贷款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传导机制。再次,实证分析部分以10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以小微企业贷款在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中占比为解释变量、不良贷款率为被解释变量,运用Eviews软件,采取单位根协整检验、Hausman检验等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小微企业贷款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与相关理论提出防范、控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政策建议并提供具体的实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