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现状个案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u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一年级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非常重要的过渡期,开启了小学新生活。在班级管理中,小学一年级的班级管理是整个小学阶段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小学一年级教师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的力度,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尽快完成学生从幼儿向学生的转变。通过对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的成因,制定并实施幼小衔接视域下一年级班级管理的对策。本文主要利用访谈和观察的方法,以安宁区X小学一年级平均年龄六至七周岁学生为调查对象,访谈一年级9名教师以及45名家长,分别从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基本情况、对幼小衔接的了解情况、班级管理情况、学生特点、家长教育理念、学校管理等方面对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解分析。研究发现一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班主任对工作性质及学生身心特点认识片面,管理理念缺乏。一年级学生缺乏安全感,自主受限制。然后从三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的成因,主要原因包括一年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不适应、一年级班主任对班级工作应对不足、小学缺少主动的幼小衔接。最后,提出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班主任应该从一年级学生特点入手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措施,完善班级管理理念,学校应该组织幼小衔接培训,搞好小学与幼儿园双向互动衔接工作,配备副班主任共同管理,健全教师考核机制。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结合访谈内容和观察案例,本研究从学生和班主任两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尝试从班主任、班级管理、学校三方面提出建议,对幼小衔接视域下一年级班级管理的对策进行实践总结。
其他文献
为了解南京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消光的影响,分别于2013年7月31日至8月30日、2014年8月15日至9月10日和2013年12月5日至12月15日在南京市区与北郊进行了PM2.5采样分析,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 PM2.5中的SO42-、NO3-、NH4+、Cl-、Na+、K+、Mg2+和Ca2+的含量;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测量细粒子的粒径谱分布;运用Model 2001A
随着传统工程材料慢慢被新兴智能材料所取代,各领域对于智能材料的需求尤为迫切。在智能材料中,电刺激驱动的仿生人工肌肉材料因其质量轻、所需驱动电压小、柔性好、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但是当前的仿生人工肌肉环境可降解性差而且输出力较小,限制了仿生人工肌肉的应用。针对仿生人工肌肉的环境可降解性问题,本文采用绿色无毒的壳聚糖和石墨烯作为制备仿生人工肌肉的主要成分,生物提纯的京尼平作为人工肌肉的交
学位
10k V配电线路网架结构复杂,多采用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供电,且架空线与电缆存在不同形式的馈线分支结构,加之小电流接地运行方式下故障电流较小造成故障检测困难,致使其故障定位研究一直是困扰学者的一大难点。作为与负荷直接相连的一级电网,10k V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查找关系到国民正常生产与生活用电,必须予以重视,快速准确的定位研究,对于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手于行波双端测距
研究目的:低氧训练是一种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训练手段,在低氧环境下训练,使机体能够产生一系列低氧环境下的运动适应,从而有效增强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但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本项目采用氧浓度为14.2%的低压氧舱(相当于海拔高度3000 m)建立小鼠低氧训练实验模型,以期探讨低氧训练诱导的细胞自噬提高有氧运动能力及其相应的分子机制或信号通路。研究方法:雄性KM小鼠90只(8周龄,体重:39.56±3.36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丰台区王佐镇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2012年及2015年随访前后的组分变化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来探讨代谢综合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单纯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伴代谢综合征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初步确定影响代谢综合征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组分变化,为代谢综合征的早期干预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并初步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深化,教育管理领域中校园后勤管理工作也与时俱进发展迅速。在中学教育阶段,后勤管理工作关系学校整体运行、师生基础生活质量。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着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稳步开展。因此,对于学校内部工作与宏观发展而言,后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与现实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后勤管理工作初见规模,并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中学后勤管理工作
中学阶段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情绪、兴趣和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他们的心理成长需要自身情绪、情感的调控。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化学教学论认为,在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情绪因素常常处于前沿地位,影响着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牵引着化学学习行为,所以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1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资料,了解化学学习与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以社会情绪理论模型、元认知理论等为研究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尽管国内外关于幼儿阅读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习惯?”这一问题,研究者并未给予高度关注。因此,本研究以三位幼儿家庭为研究对象,明晰其家庭环境状况及对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养成的积极作用及消极影响,探究营造良好家庭环境,以帮助和支持幼儿养成良好早期阅读习惯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布朗芬布伦纳在“微观系统
藏药余甘子为大戟科Euphor 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于1998年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近年来,余甘子中可水解鞣质、酚酸、黄酮、维生素C和多糖等成分的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炎、抗菌和降血糖等多种显著生物活性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和鞣花酸为余甘子鞣质部位中含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