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PPP项目组织利益冲突与调节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我国的生态环境正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生态治理的压力和政府的财政状况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重。PPP模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融资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各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将PPP模式引入生态治理,缓解政府的生态治理压力和财政压力,提高生态治理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实现美好的生态环境。由于生态治理项目的技术复杂性和低盈利性且PPP模式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导致生态治理PPP项目组织利益关系具有动态复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责权利、利益分配、相关机制与配套政策等问题上存在利益冲突。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冲突调节机制、处理好项目的组织利益关系是顺利推进生态治理PPP项目的关键。基于这个问题,论文探究了生态治理PPP项目组织利益关系,分析了其中导致利益冲突的诱致因素,构建了利益冲突调节机制,详细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论文提出了研究背景并梳理了国内外的PPP模式利益关系分析与生态治理PPP项目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评述,指明了研究的意义与目的,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确立了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相关基础理论为依据,初步分析了我国生态治理PPP项目的组织利益关系。其次,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分析识别出33个生态治理PPP项目利益冲突诱致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将33个初步因素聚合成了8个主成分因子,根据因素的重要性与全面性提取出12个关键诱致因素,并构造出关键诱致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此模型为4层级结构,反映了12个关键诱致因素的内部结构及相互作用和其中的根源性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利益冲突关键诱致因素以及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成果,围绕生态治理PPP项目的融资模式、运作模式、法律体系、人才培养、监督机制以及沟通机制六个方面构建了利益冲突调节机制,以期实现生态治理PPP项目的合作共赢。
其他文献
以顺-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还原、环化、臭氧化、Wittig羰基烯化、酯化、二醇化和硫化等8步反应,合成了新型抗癌抗菌素“烯-二炔”的双环前体:6-硫杂-13-氧杂双环[9.3.0]-3,8-十四二炔。该合成路线步骤
以高等数学背景命题具有积极作用,但部分含有高等数学背景的高考试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削弱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针对存在的问
合成了芘标记单体N-(芘基)甲基-2-甲基两和然酰胺(PyMA),其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两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共聚,得到含PyMA摩尔分数为0.1%、AMPS摩尔分数FAMPS分别为0.033 ̄0.896的芘标记磺 基聚电解质,在DMSO和水中,FAMPS〈0.449时芘标记聚电解
设计与实施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的"整体观",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施中重视知识内容的生长,知识形式的关联,知识旨趣的积淀是把握单元教学第一课设计的核
结合对蓖麻毒素A链(RTA)功能域氨基酸(Tyr80,Trr123,Gln177,Arg180)点突变后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利用半经验量子化学AMI方法对RTA功能域及其点突变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分析前
合在了(Y(NTO)2NO3(H2O)5).2H2O(NTO为3-硝基-1,2,4-三唑-5-酮)并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m,晶胞参数:a=0.6773(2)nm,b=2.0866(2)nm,c=0.6551(1)nm;β=102.98(2)°V=0.9021(1)nm^3,Z=2,Dc=1.970g.cm^-3,μ=33.49cm^-1,F(000)=540,R=0.032,中
在求使不等式恒成立的参数取值范围时,通过不等式恒成立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建立新集合,再在新集合(或新集合在原集合中的补集)中提取使不等式恒成立的元素,进而找到使不等式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主线之一.当前学生的数学思维普遍存在“四大弱项”.从改进教学设计入手,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弱项,发展思维能力,从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