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mTc-利妥昔单抗与99mTc-硫胶体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中的比较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目前乳腺癌SLNB应用最广泛的核素示踪剂 99mTc-硫胶体(99mTc-SC),为非特异性显像剂,存在次级淋巴结显影较多及注射点残留较多散射大的问题,造成过度解剖及影响SLN检出。而 99mTc-利妥昔单抗(99mTc-Rituximab)是一种新型特异性核素示踪剂,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高表达的CD20抗原,其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如果前哨淋巴结未饱和,则次级淋巴结不显影;分子量适宜,则注射点残留少,从而满足理想示踪剂的要求,这些特点在动物试验已经得到验证,但尚未有临床试验的相关报道。  本研究旨在进行 99mTc-Rituximab与 99mTc-硫胶体(99mTc-SC)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显像的临床比较。  方法:  1. 25 例乳腺癌患者入组自身对照试验,随机分为 A、B 两组, A 组先注射99mTc-Rituximab,间隔2天注射 99mTc-SC;B组先注射 99mTc-SC,间隔2天注射99mTc-Rituximab。注射方法:于乳晕旁6点、12点皮下及腺体内注射示踪剂(1mCi/1ml99mTc-Rituximab;1.5mCi/1.5ml 99mTc-SC)。注射示踪剂2小时后均进行前哨淋巴结平面及断层融合显像。  2. 91例乳腺癌入组随机对照试验,以相同的注射方法随机注射两种示踪剂,2小时后进行前哨淋巴结平面及断层融合显像,术中联合亚甲蓝行SLNB。  3. 31例患者进行了2小时动态序列图像采集。99mTc-Rituximab组 22例,99mTc-SC 9例,注射示踪剂后0h、0.5h、1h、1.5h、2h采集注射点动态图像,标准源放置于患乳对侧锁骨水平,通过勾画注射点及标准源感兴趣区(ROI),衰减校正后获得注射点清除率常数Kc及半衰期Tc。  结果:  1. 自身对照试验,两种示踪剂SLN成功率均为96%,显影失败的1例患者为新辅助化疗后,两种示踪剂均未显影。所有患者 99mTc-Rituximab SLN显影个数≤99mTc-SC,通过断层融合显像定位SLN,99mTc-Rituximab显影的SLN在99mTc-SC均有显影。99mTc-Rituximab、99mTc-SC SLN显影总数分别为68个、82个(平均2.72个、3.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样本t检验,P=0.013<0.05),其中腋窝SLN显影总数分别为58 vs 61个,无明显差异,内乳、锁区SLN显影总数分别为8 vs 12个,2 vs 9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随机对照试验,99mTc-Rituximab组和 99mTc-SC组SLN显影及SLNB成功率均为100%,SLN显影及SLNB的平均个数分别为2.61 vs 2.92、2.95vs3.14,转移率为17.07%vs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mTc-Rituximab较 99mTc-SC组锁区淋巴结显影率低,平均显影淋巴结个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99mTc-Rituximab 比 99mTc-SC 表现出更快的注射点清除率, 0.193±0.057/hour vs0.021±0.007/hour。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99mTc-Rituximab与 99mTc-SC相比,腋窝及内乳显影率相似,对SLNB的指导作用相似,显影较少的次级淋巴结,注射点清除快,半衰期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传统的MDR显型的内在机制是细胞过度表达MDR1基因编码的170-kDa的跨膜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MDR1基因属于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的一员,其过度表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ea syndrome,OSAHS)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4﹪,由于夜间呼吸暂停
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屏障,但因其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也最易受到各种损伤和疾病的伤害从而导致皮肤缺损,除了常规疗法外,可以使用组织工程皮肤来修复。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男性参与家庭计划的意愿也日趋强烈,但可供选择的避孕措施十分局限。免疫避孕疫苗具有多重优点,被认为在男性避孕中将是最具前景的措施之一。促卵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