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目前乳腺癌SLNB应用最广泛的核素示踪剂 99mTc-硫胶体(99mTc-SC),为非特异性显像剂,存在次级淋巴结显影较多及注射点残留较多散射大的问题,造成过度解剖及影响SLN检出。而 99mTc-利妥昔单抗(99mTc-Rituximab)是一种新型特异性核素示踪剂,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高表达的CD20抗原,其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如果前哨淋巴结未饱和,则次级淋巴结不显影;分子量适宜,则注射点残留少,从而满足理想示踪剂的要求,这些特点在动物试验已经得到验证,但尚未有临床试验的相关报道。 本研究旨在进行 99mTc-Rituximab与 99mTc-硫胶体(99mTc-SC)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显像的临床比较。 方法: 1. 25 例乳腺癌患者入组自身对照试验,随机分为 A、B 两组, A 组先注射99mTc-Rituximab,间隔2天注射 99mTc-SC;B组先注射 99mTc-SC,间隔2天注射99mTc-Rituximab。注射方法:于乳晕旁6点、12点皮下及腺体内注射示踪剂(1mCi/1ml99mTc-Rituximab;1.5mCi/1.5ml 99mTc-SC)。注射示踪剂2小时后均进行前哨淋巴结平面及断层融合显像。 2. 91例乳腺癌入组随机对照试验,以相同的注射方法随机注射两种示踪剂,2小时后进行前哨淋巴结平面及断层融合显像,术中联合亚甲蓝行SLNB。 3. 31例患者进行了2小时动态序列图像采集。99mTc-Rituximab组 22例,99mTc-SC 9例,注射示踪剂后0h、0.5h、1h、1.5h、2h采集注射点动态图像,标准源放置于患乳对侧锁骨水平,通过勾画注射点及标准源感兴趣区(ROI),衰减校正后获得注射点清除率常数Kc及半衰期Tc。 结果: 1. 自身对照试验,两种示踪剂SLN成功率均为96%,显影失败的1例患者为新辅助化疗后,两种示踪剂均未显影。所有患者 99mTc-Rituximab SLN显影个数≤99mTc-SC,通过断层融合显像定位SLN,99mTc-Rituximab显影的SLN在99mTc-SC均有显影。99mTc-Rituximab、99mTc-SC SLN显影总数分别为68个、82个(平均2.72个、3.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样本t检验,P=0.013<0.05),其中腋窝SLN显影总数分别为58 vs 61个,无明显差异,内乳、锁区SLN显影总数分别为8 vs 12个,2 vs 9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随机对照试验,99mTc-Rituximab组和 99mTc-SC组SLN显影及SLNB成功率均为100%,SLN显影及SLNB的平均个数分别为2.61 vs 2.92、2.95vs3.14,转移率为17.07%vs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mTc-Rituximab较 99mTc-SC组锁区淋巴结显影率低,平均显影淋巴结个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99mTc-Rituximab 比 99mTc-SC 表现出更快的注射点清除率, 0.193±0.057/hour vs0.021±0.007/hour。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99mTc-Rituximab与 99mTc-SC相比,腋窝及内乳显影率相似,对SLNB的指导作用相似,显影较少的次级淋巴结,注射点清除快,半衰期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