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壮大,开放式基金的整体规模也在与日俱增。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资本市场是否能够正常发展。但很多学者认为开放式基金中存在着以羊群行为为代表的异象行为,这些不正常的交易行为会直接导致证券市场的异常波动,给市场的稳定性带来冲击,甚至引起金融危机。本文旨在应用前期学者提出的聚合强度模型来测度在不同的分类条件下的投资基金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其次建立羊群性质的检验模型来判定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通过分类检验结果来找到影响羊群行为的因素。既为证券市场上的决策制定者找到一些避免股市剧烈波动行之有效的政策方针,还可以引导证券投资基金采取多样化的交易策略来提高证券市场整体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首先,本文从羊群行为成因理论、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的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投资基金羊群效应成因机制,并在此基础之上描述出基金经理的博弈过程。在汇总现有测度羊群效应模型的优缺点之后,建立以投资基金策略为指标的聚合强度模型。其次,运用聚合强度模型来检验我国开放式投资基金市场上的羊群行为程度,所检验的时间区间为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分别从不同市场时期、不同行业板块、不同基金公司、不同投资风格等四个维度入手,计算其羊群指数。实证结果发现各样本期内均存在羊群行为,部分样本期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但部分羊群行为所产生的后期差额收益为正,可以认为这些羊群行为属于理性的。最后,以前述的羊群行为形成机制为基础建立检验模型来检验影响市场羊群行为程度的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聚合强度的合理性。引入上证综指、市场平均市盈率、基金的股票投资比重、基金经理的变动率、新基金增速5个变量。除市场平均市盈率外的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检验。样本期内的羊群行为特征符合之前阐述的形成机制。并且为市场上的各行为主体提供了相关的建议来减少非理性的羊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