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发皮层下梗死患者的载体动脉斑块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ong1984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既往病理研究提示载体动脉斑块阻塞穿支动脉开口可能引起单一皮层下梗死,但是缺乏活体研究证据。本研究利用高分辨核磁(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观察急性单发皮层下梗死患者的载体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其临床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基于一项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卒中集成影像研究,strokeimagingpackagestudy,SIPS),入组标准为18-80岁,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起病到核磁成像时间在72小时以内。其中,选择位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穿支供血区单发梗死的患者,不伴有相关颅内外大动脉≥50%狭窄或潜在心源性栓塞。利用三维T1加权高分辨核磁(three-dimensional T1 weighted HR-MRI,3D T1 HR-MRI)评估载体动脉斑块,利用传统核磁序列评估梗死灶及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物(腔隙、微出血、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以及白质高信号)。收集人口学、常见血管高危因素、卒中严重程度及治疗等临床基线资料。终点事件包括住院期间卒中恶化、90天不良功能预后(modifiedRankinScalescore,mRS>2)以及90天内卒中复发。
  结果:本研究中共纳入303例单发皮层下梗死患者(平均年龄±标准差:59.4±10.6岁,男性占72.3%)。201例患者梗死灶位于MCA穿支供血区,102例梗死灶位于BA穿支供血区,其中分别有64例(31.8%)存在MCA斑块,66例(64.7%)存在BA斑块。多数患者的载体动脉斑块位于常见的穿支开口处(MCA斑块:上壁和/或后壁占71.9%;BA斑块:后壁和/或同侧壁占90.9%)。有无斑块组间的梗死体积无差异,但有斑块组患者更容易合并有特殊的梗死模式(MCA:梗死灶累及内囊后肢[42.2%vs.25.5%,p=0.02];BA:梗死灶累及脑桥腹侧[74.2%vs.52.8%,p=0.03])。与无斑块组相比,有斑块组患者更容易合并有脑小血管病负荷,其中MCA斑块与微出血、更严重的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以及更高的脑小血管病总分独立相关;BA斑块与更严重的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独立相关。MCA斑块可独立预测90天不良功能预后(调整后OR=3.839,95%CI=1.252-11.766),但BA斑块不独立相关(调整后OR=1.998;95%CI0.449-8.895)。载体动脉斑块均无法独立预测卒中恶化或复发。
  结论:约有超过1/3的急性单发皮层下梗死与载体动脉斑块有关。有载体动脉斑块的急性单发皮层下梗死患者合并存在更严重的颅内小血管病变。MCA的载体斑块是预测不良临床结果的强相关指标。用HR-MRI评估载体动脉斑块有助于对急性单发皮层下梗死进一步分型并指导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应用PCSK9基因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可能影响基因功能的SNP位点,并对银屑病的临床表征(分型、家族史、甲损害、疾病严重程度、代谢性疾病)进行分层分析,探讨PCSK9遗传多态性对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03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147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及676例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全血标本后提取DNA,运用全外显子测
学位
期刊
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常见于有肝病背景的病人。肝细胞肝癌起病隐匿,大部分病人确诊的时候已经是肿瘤晚期,预后很差。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的预后预测能够提高临床干预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肝细胞肝癌早期筛查主要依赖于腹部彩超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查,预后预测主要基于肿瘤的病
研究背景: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0.8%-1.2%,是我国存活新生儿发生率最高的出生缺陷;多种先心病患者(特别是复杂心脏结构畸形患者)的手术预后差,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利用小鼠等模式生物开展心脏异常发育及心脏结构畸形发生的相关机制研究,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既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通过分析病理切片来判断心脏的结构表型,该方法的建立依赖研究人员具备熟练的切片
第一部分FZD5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背景]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其恶性度较高,缺乏早期的诊断手段,大多诊断时即处于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亟需有效的靶向药物。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对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着重要的作用。该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非常普遍,并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FZD5蛋白是Wnt受体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之一
学位
第一部分奥希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奥希替尼是一种口服、不可逆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多项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其对于T790M耐药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