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湿疹是由复杂的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种迟发型过敏反应目前病因还不十分明确,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中医对慢性湿疹的治疗常采用辨证论治、中成药、外治疗法等,效果比较满意。其中,外治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湿疹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剂型丰富、使用灵活、方便简洁,外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洗、喷、搽、熏、熨、敷、贴、针灸等。目前中医外治治疗湿疹常采用多种疗法联合使用,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科学性尚缺少临床研究的支持。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湿疹纳米乳膏(含丹皮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盐酸小檗碱、冰片、薄荷脑等成分)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中医药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并优化外治方案。研究方法:本试验采用双盲双模拟的观察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中药组(湿疹纳米乳膏组加尤卓尔软膏模拟剂组)、西医阳性对照组(尤卓尔软膏组加湿疹纳米软膏模拟剂组)及安慰剂空白对照组(湿疹纳米乳膏模拟剂加尤卓尔软膏模拟剂组)三组,中药组患者30例患者,西药组及安慰剂组各15例。每个患者分别从皮疹面积、皮损严重程度和瘙痒3方面进行评分,连续用药3周,通过计算用药前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来判定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脱落3例病例不计入数据统计。观察慢性湿疹患者57例,其中男性22例(38.6%),平均年龄为46.15±13.87岁,女性35例(61.4%),平均年龄49.62±13.69岁。(1)治疗后中药组、尤卓尔组及安慰剂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5.7%和38.5%。三组临床疗效经卡方检验,X2=18.23,P=0<0.05,三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继续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是:中药组与尤卓尔组,X2=0.174,P=0.677>0.016;中药组与安慰剂组,X2=15.816,P=0<0.016;尤卓尔组与安慰剂组,X2=8.429,P=0.004<0.016。可知中药组与安慰剂组,尤卓尔组与安慰剂组在临床疗效上均有显著差异,中药组与尤卓尔组差异不明显。(2)三组中医证候疗效经卡方检验,X2=17.67,P=0.007<0.05,三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继续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是:中药组与尤卓尔组,X2=0.670,P=0.413>0.016;中药组与安慰剂组,X2=15.301,P=0<0.016;尤卓尔组与安慰剂组,X2=6.454,P=0.011<0.016。中药组与安慰剂组,尤卓尔组与安慰剂组在中医证候的改善上均有显著差异,中药组与尤卓尔组差异不明显。(3)中药组和尤卓尔组治疗后皮损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经配对t检验,P>0.05,下降不明显。(4)各组治疗后皮损瘙痒程度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均小于0.05,各组瘙痒情况较治疗前都有显著差异,对瘙痒均有显著疗效。(5)三组皮损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中药组治疗后皮损积分下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尤卓尔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后皮损积分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在综合疗效中,湿疹纳米乳膏与尤卓尔软膏疗效相似,均明显优于安慰剂。在中医证候评价中,湿疹纳米乳膏对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尤卓尔软膏和安慰剂,尤卓尔软膏与安慰剂在改善中医证候上无差别。在对皮损积分瘙痒积分、皮损面积的改善情况上,湿疹纳米乳膏治疗后的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疗效明显。尤卓尔组在改善皮损和缓解瘙痒的作用上疗效明显,但对于皮损面积的改善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