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缺省与偶在——翻译社会学的制度性研究框架构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紧跟最近翻译研究中出现的社会学转向的呼声,秉承翻译研究中始终遵循的跨学科性研究精神,着力于翻译的社会学取向的研究,通过借鉴社会学、哲学等其他学科资源,从抽象、宏观的层面论述翻译社会学的制度运行框架,在探讨该制度框架中的几大关键概念——信任、缺省与偶在——的结构及其内在关联中,为翻译研究探寻其作为独立学科的理论合法性。论文主要采用社会学中的新功能主义的分析范式,着重“问题意识”,将功能分析方法与现象学的反思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为将翻译社会学的研究推向深入作出新的尝试。 本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翻译是一种在信任、缺省与偶在之三维制度框架中运行的基本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这一观点可以表述为:翻译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现象,根源于信任这一人类活动须臾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而在文化系统环境下的信任,要求翻译在确保翻译系统缺省认知的情况下,顺应翻译文化规范,而这两者的共同点,即翻译的社会性,则在于偶在,只有正视偶在在翻译文化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的无所不在的本体作用,才能理解翻译所体现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要对这三者组成的抽象的宏观层面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将其集中于翻译社会学中的制度性框架下进行探究,这同时也便于对翻译研究中的阐释学视角与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母译外——即汉译英——所遭遇的困境进行更好的反思。 论文共分九章,除了第一、七、九三章为论文叙述结构上的开启、过渡、闭合而外,其余六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二、四、五、六等四章为论文主线,阐述翻译制度及其三维架构——信任、缺省与偶在,第三、八两章为论文辅线,论述的是翻译系统,旨在为翻译制度的论述构筑一个平台。主体部分的内容安排也可以理解为:第二至第六章论述的主要是翻译制度,立足于外译母(英译汉),而第八章则主要是对前述制度框架的具体应用,立足于母译外(汉译英),对其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所面临的困境进行解析。 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可以概括为: 第一、在现有的翻译制度论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翻译制度的三维运作模型,从一个方面为更好地认识翻译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对长期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翻译的社会性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解剖与论证,为翻译的社会性的研究摆脱传统的印象式、走向理论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三、上述对翻译的社会性的阐述有助于反思翻译研究中的阐释学视角,尤其是对其倡导的译者的主体性进行理论上的否定。 第四、对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母译外进行了肯定性的理论论证,为中国有关部门在对外翻译与文化交流的战略性决策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本论文试图在批判阐释学派的翻译观的过程中,建构翻译社会学的三维制度性研究框架,通过拓展一套新的翻译概念体系,为翻译研究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但限于篇幅,意识形态、权力等翻译制度中的重要维度并没有纳入讨论范围,这有待以后对翻译制度的更大范围的拓展研究中进行。
其他文献
迁移是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由已有的语言知识在目的语的习得和使用中产生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与母语迁移之间的关系。本篇论文阐述了语言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而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效果,因而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是关
本研究旨在探求在输出假设框架下输出对学习者请求知识习得的影响。受试为两个自然班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均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前测的目的是确认两组学生语用水
本文运用目的原则分析四福音书中所记载的耶稣话语,其目的在于运用现代语言学及相关理论学说来解读对于人类历史影响比较深远的历史著作。从现有的圣经语料入手,力图分析四福音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国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和全国十四省(市、区)农科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贵阳召开2005年10月31日~11月2日,全国十四省(市、区)
本文的研究工作为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对邻域粗糙集在通信信号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中通信调制信号含有连
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汽车应用中CAN总线以其可靠性高、配置灵活等优点成为首选.为了实现CAN总线通讯的快速调试,本文设计了一种USB转CAN总线控制装置,该装置配备了USB和CAN
语言变异作为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类语言随着社会因素(如年龄,性别,阶层)的变化,或者其他语言因素(如语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异。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