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灾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发生洪水,二是要形成灾害。造成洪水的因素很多,包括天气因素、径流因素和下垫面地形因素。洪水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将构成洪灾。洪灾风险评价基于洪灾的形成机制,综合考虑洪水风险的组成因素:自然风险性、社会经济风险性和技术风险性。洪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天气因素和下垫面因素。在评价时要考虑降水、地形、河网以及历史洪灾频次等因素。另外洪灾具有社会属性,采用人口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作为评价洪灾社会经济易损性的代表性指标。除此之外,对洪灾风险的评价还应考虑人为技术因素产生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探讨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和建立原则,详细论述各指标值的函数确定及其权重确定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环境经济状况,提出了大黄洼蓄滞洪区洪灾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2)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建立了指标评价函数,提出了洪灾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建立平台基于ARCVIEW GIS软件之上,对于大黄洼地区的面积、高程等地理信息数据,是采用MAPINFO进行估算。(3)将该模型应用到区内83个村庄,分别就20年一遇洪水建库前、50年一遇洪水建库前(建库后)、100年一遇洪水建库前(建库后)五种工况进行了风险对比评价,给出了具体的风险程度,判断了北三河规划中大黄洼水库的作用和意义。所建立的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还可推广运用到其他地区进行洪灾风险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