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野下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以西安西车村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乡村公共空间、丰富的乡村文化和资源,而这些承载村民活动、延续乡土记忆的乡村公共空间正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在乡村建设中所重视的部分,其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经济以及社会价值。2018年3月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在2021年2月12号所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经济结构提出指导路线。现今,结合各地资源深入发掘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的乡村文旅产业,推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已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长期战略。当前我国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出现与地域文化割裂、使用功能缺失、乡野环境城市化的尴尬处境,使乡村的文旅环境形成了脆弱的循环系统,造成乡村文旅效益和文化价值的流失。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作为乡村文化旅游体验的载体,决定了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的内容,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质量对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乡村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方面具有实际价值与意义。本文从文旅融合背景下探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与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的关联性,采取文献阅读归纳法、案例研究法、交叉学科学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对文旅融合、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相关理论、优秀案例以及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中文旅资源的表达内容以及不同主体的需求,针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提出相应的设计目标及原则,提出了挖掘景观资源、还原景观历史场景、构建乡村文化旅游地景观形象等景观设计方法。最终以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西车村公共空间景观作为实践对象,验证了本文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式为指引,以优化乡村公共环境设施、传承优秀文化、为乡村带来实际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收益为目标,为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建设提出针对性的方法,使乡村公共空间景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为今后乡村与乡村环境的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文化旅游是当今乡村振兴的一个热点问题,文化是旅游的目的,旅游是文化的传播载体,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动力。一个乡村准确抓住其特色文化,就等于找到了发展的动力。文章以北京海淀区上庄永泰庄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发掘永泰庄的纳兰文化、寺庙建筑文化、庙会文化三个特色文化内涵,并通过设计实践提出了历史村庄文化空间提升的策略,为历史村庄文化的振兴提供借鉴。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口腔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局部晚期OSCC的治疗仍是挑战。本研究构建并验证预测根治性切除局部晚期OSC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方法:将269例OSCC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分为训练队列与验证队列。用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可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的列线图模型。用一致性指数(
期刊
阿维菌素是由阿维链霉菌发酵而来的次级代谢产物,它因对线虫、螨虫等一些害虫具有高效的致死作用,但对哺乳动物没有毒性被大众广泛认可。它也因其自身具有可见光降解的特点,被贴上环保的标签,使其与传统类农药形成一定的优势。随着市场上需求使用量越来越大,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而阿维菌素在生产上存在着菌株退化,产量不高,生产成本大等问题。且随着农药领域上的广泛应用,阿维菌素药物的抗性问题也被高度关注。为了解决上述问
<正>收到匿名信,赵老师在气愤之后开始反思:是不是班上还有其他人有类似想法?这样对大多数同学公平吗?并有了不记名调查和集体讨论如何更好分配奖学金的行动。最后,多元化的奖项不仅表彰成绩优异同学,也鼓励进步同学,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广泛调动了全班大多数同学好学向上、崇德向善的积极性。为了探寻匿名信的根源,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