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藏的文化景观和历史信息,是华夏子孙的共同文化遗产。公共空间是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村民行为活动的载体,对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在乡村旅游的热潮下,传统村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流失,盲目地开发和破坏都是传统村落面临的巨大问题,不仅公共空间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形态被改变,甚至村民的日常生活也被侵扰,农民的主体性被忽视。在这种形式下,转变思路,确定以村民为本的理念,才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意义所在。翁草村是位于湘西州的纯苗山寨,于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具有较完整的风貌和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论文试图通过对翁草村村民的行为模式研究,了解其行为需求,从而优化村落公共空间,为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营造提供参考。论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采集一手资料,对翁草村的公共空间进行功能和类型的梳理,发现翁草村公共空间现存的问题,如设施的缺失,与环境的对峙,活力的减退和特色文化体现不突出等。通过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村民的行为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得出村民的行为模式类型和特征。依照村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论文从可达性、安全舒适性、功能复合性以及文化融合性四个方面对翁草村的公共空间进行了评价及分析,并形成了指导翁草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策略,论文选取了翁草村中几个重要的公共空间,包括村口空间、中心广场、万年桥等空间,依照以村民为本、村民自身参与、突出乡土设计和传统文化特征的景观营造理念,做出了具体的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