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术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监测体外循环期间血糖、乳酸、组织氧摄取的变化,观察右旋美托咪啶预处理对体外循环期间组织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原则,将30例术前心功能Ⅱ-Ⅲ级(NYHA标准),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室缺修补术、粘液瘤摘除术的患者,分为常规麻醉组(对照组,A组n=15例)和右旋美托咪啶预处理组(实验组,B组n=15例),病人年龄在30-70岁之间。所有入选患者术前无脑血管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麻醉诱导:A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0.125ml/kg*h-1;B组诱导前泵注右旋美托咪啶(4ug/ml)液0.125ml/kg*h-1,时间均为10分钟。两组诱导均给予芬太尼10μg/kg、咪唑安定0.05-0.2mg/kg、依托咪酯0.3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维持均采用丙泊酚(4-12mg/kg*h-1)、芬太尼(总量至30μg/kg)、咪达唑仑、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并控制在(30~40)间,维持同等麻醉深度。于诱导前15分钟(T1)、胸骨劈开后(T2)、CPB开始后30分钟(T3)、复温肛温达34℃(T4)、手术结束时(T5),分别采集动脉、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和混合静脉血血氧饱和度、乳酸和血糖,并计算血氧含量差和氧摄取率;观察围术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自动复跳率及心率失常情况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CPB开始30min后,两组患者动、静脉血乳酸水平、血糖水平均增加,但右旋美托咪啶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右旋美托咪啶组在劈胸骨时点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CPB开始30min后脑电双频指数(BIS)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机体的代谢有抑制作用,能够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等所导致的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