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方式选择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起于20世纪末的e-Science改变了科研环境以及科研方式,计算机科学图灵奖获得者吉姆.格雷(JimGray)2007年1月11日在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计算机科学与通讯分会(NRC-CSTB)做了“e-Science:一种科研模式的变革”报告[1],首次提出基于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微软公司于2009年10月发布了《e-Science:科学研究的第四种范式》论文集[2],拓展了吉姆.格雷(JimGray)的思想,首次全面的描述了快速兴起的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由此可见,科学数据对于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已经在全球范围引起人们关注。   随着科研人员文献获取环境的改善和e-Science环境下海量科研数据的产生,科研人员新的信息需求将转向对科学数据服务的需要,具体表现为科学数据的组织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及知识发现等方面。因此图书馆如何融入e-Science环境、开展科学数据服务将是服务于科研院所的专业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这也是本论文选题的由来。   本文核心议题是对专业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能力进行战略分析,以选择适合专业图书馆开展的科学数据服务方式,为此,本文首先考察了国内外现有的科学数据服务方式,主要是数据中心以及图书馆开展的科学数据服务,然后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归纳现有的科学数据服务方式。   其次,本文在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选择1~2种典型科学数据服务进行重点分析,即数据初次加工阶段的数据仓储服务、海量数据管理服务;数据再加工阶段的DOI数据发现服务;以及知识抽取阶段的数据分析服务,考察其服务模式和服务特征。   之后从服务涉及的业务流程、资源支持、外部环境,考察了各类服务成功开展的影响因素或条件,划分为图书馆内部因素和关联因素,邀请专家赋予权重表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将影响因素拓展为评价指标,为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估奠定基础。   最后,本文选取典型专业图书馆,利用内部因素评价矩阵法和关联因素定性分析对其开展各类科学数据服务进行战略分析,得出其开展各种服务的优势和劣势,最终选择专业图书馆适合的服务方式,对国内专业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已经从系统的开发转向了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对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优化政府的业务流程和打造服务型政府有重要意义。
比较教育的跨学科性和开放性为比较历史分析的引入提供了可能性,对超越危机和科学化的追求促使比较教育研究有必要引入比较历史分析。比较历史分析强调整体性视野、多元方法
The 6th International Metallurgical Industry Exhibition will be held at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from May 8 to May 12,1997 in Beijing.It is jointly
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据有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的农民工已达2亿人。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从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了各国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能力在竞争中成为了极其重要的要素。面对美国、日本等创新型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以及与它们的差距,我国加大了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视。本文主要是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目的是认清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状况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本文的内容主要有:首先,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论文框架与方法
技术监测是国家或者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确立和保持技术优势的重要手段。专利数据是技术监测的关键数据源。随着专利数据源的急剧膨胀,以及对专利文本信息深度挖掘的要求,
在西班牙,以国立远程大学、瓦伦西亚大学和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为代表的16所大学是西班牙从事比较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主要机构。西班牙比较教育学会是推动比较教育发展的重要组织
在课程建设中,美术鉴赏是审美教育具体实施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教学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