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互穿网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分离效果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离子印迹技术中适合特定金属离子多点配位的聚合物微环境的构建,成功地制备了可选择性吸附Cu2+、Cd2+、Pb2+三种离子的新型印迹聚合物,其特点在于该聚合物体系有两套互穿网络构成,第一套网络由环氧树脂和多胺类固化剂聚合而成,第二套网络由单体甲基丙烯酸盐、丙烯酰胺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或1,4-丁二醇双丙烯酸酯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条件下聚合而成。金属离子作为第二套网络的印迹离子,除与两个羧基配位外,又与第一套网络中的两个氨基作用,增强对目标离子的识别效果。将互穿网络与离子印迹技术结合起来,国内外还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互穿网络的引入,增强了聚合物的刚性和稳定性,同时,氨基、酰胺基等基团也增强了聚合物的亲水性能,提高了水溶性离子在聚合物网络中的扩散速率。 利用红外光谱很好地验证了离子印迹聚合物中功能基团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用0.5 mol·L-1的HNO3可将印迹聚合物中的金属离子洗脱下来,洗脱后的聚合物用来作为吸附溶液中痕量金属离子的固相吸附剂。结果表明,pH = 4.0~5.0有利于聚合物对目标离子的吸附;吸附量随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吸附量;铜、镉、铅三种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6.0 mg·g-1、105.7 μmol·g-1、138.6 mg·g-1。通过比较印迹与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和选择性发现,离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离子的吸附量和选择性都要远远大于非印迹聚合物。吸附与洗脱时溶液的流速均低于1.0 ml·min-1时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无论是电解液还是竞争离子与目标离子共存的情况下,对吸附效果均无显著影响,表现出很好的专一识别性和选择性。 本文所合成的互穿网络离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所建立的IIP-SPE方法其精密度和准确性经过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对比验证,结果令人满意。该新型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对目标金属离子具有特异识别性和专一的选择性,可以作为特定离子专用吸附剂而得到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我国规模化养殖场近30亿吨畜禽粪便沼气能源化可产生近2000亿立方米沼气。沼气的50~80%是甲烷,沼气的低成本工业资源化利用一直是沼气能源化工程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甲烷无氧转化制乙烯、芳烃及氢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型高效Fe?Si O_2催化剂的成功研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论文围绕甲烷聚合烷烯烃长石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以天然钠长石矿物作为甲烷无氧转化的基础原料,系统研究不同种类金属
本论文通过不同的路线合成了二种2-氨基吡啶配体La,Lb。配体Lb与n-BuLi反应,然后与(DME)NiBr2配位得到含有中性配体的配合物1,2;先用n-BuLi将La中的活泼H(NH)脱掉,然后再与(DME)Ni
本论文主要包括氧负离子(O)、羟基负离子(OH)与苯分子基元反应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两方面。理论计算方面,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OH和CH的反应机理,获得了该反应体系较为清晰
《边缘的思考》是威廉·肯特里奇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办展(《样板札记》)期间所做的一个艺术讲座。讲座由芒果开始,讲到了对树的联想(树是肯特里奇看世界的窗口,也是他给世
期刊
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关节骨质破坏、功能丧失甚至残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青风藤作为传统中医药学中治疗各种关节炎的一味主药,经过数百年的临床验证,认为其能够改善关节症状,且副作用小,病人的耐受性好,适应于上述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青藤碱(Sinomenine,SN)是提取自青风藤的生物碱,既往的研究表明SN具有抗炎、镇痛、抗风湿、免疫抑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