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春学校体育观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gz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占春是我国著名学校体育专家、是新中国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学校体育的一面旗帜。先生一生为学校体育鞠躬尽瘁,不遗余力,终生致力于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长期从事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新中国学校体育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当前我国体育正处于转型发展期,王占春作为新中国学校体育历史的见证人与推动者,整理其学术观点,可以比较直观、系统地展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学校体育研究成果,对当下课程改革方向和构建学校体育思想理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王占春及其学校体育观”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导师组评议法等研究方法,对王占春学校体育观形成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时代价值进行了提炼、归纳与总结,并对其学校体育观的当代启示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王占春学校体育观形成的历史渊源:(1)近现代社会思潮是王占春学校体育观形成的理论来源;(2)师友的引导与交流是王占春学校体育观形成的学术启蒙;(3)从事学校体育事业是王占春学校体育观形成的实践基础。(2)王占春学校体育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体育目的观:提倡体德并重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以运动实践为载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重视以三基教学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2)体育教材观:教材编写理念主张“一纲多本”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教材编制注重本土传承与国际借鉴相结合;教材内容强调基本活动能力与运动项目兼顾。(3)体育教学观:推崇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边教学活动;提倡既面向全体又区别对待的个性化教学;主张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4)体育科研观:主张“求真务实”的体育科研作风;强调学校体育研究的实证性。(3)王占春学校体育观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对其学术的指导作用——辩证性;(2)坚持“为我所用,兼收并蓄”的原则——整合性;(3)基于现实,结合实际——实践性。(4)王占春学校体育观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1)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体系;(2)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教材体系;(3)积累了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经验。(5)王占春学校体育观对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从“体德并重”视角理解与诠释学校体育内涵;(2)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思路编撰体育教材;(3)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学生与教师的协同合作;(4)以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为导向开展体育课堂教学;(5)学校体育科研应注重联系与服务体育教学实践。
其他文献
甲午战后,面对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图谋,清政府统治者认识到若要求富自强,必须积极求变,学习先进。其中留学教育作为学习西方的重要途径,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尤为瞩目。聚焦甲午战后兴起的留学热潮,湖北地区留学教育的发展速度极快、成效显著,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又以留日教育为盛。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湖北留日教育迅猛发展、后来居上的原因,可以发现与张之洞督鄂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密不可分。以
学位
近年来,大型体育场馆开始向体育服务综合体转型,并逐渐发展成为场馆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场馆型体育服务综合体能满足市民以体为主的多样化需求,但仍存在服务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不平衡、不匹配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汉市场馆型体育服务综合体服务供需现状为研究对象,对武汉体育中心、洪山体育中心、新华路体育中心三个场馆型体育服务综合体进行调查,厘清武汉市场馆型体育服务综合体服务供
学位
陕甘宁边区的师范教育承担着为革命斗争和文化建设培养师资与干部的重任。根据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已有研究对边区师范教育的内容呈现不够细致与全面,且大多是宏观的叙述与总结,对边区师范教育中各个师范学校的具体发展情况和师范学校教员与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皆少有具体呈现。因此,全面探析边区的师范教育发展,对革命根据地教育的整体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面临着特殊的革命斗争形势、困难的经济条件和落后的
学位
郑兴丽(1926-2012),四川彭县人,是我国五十年代初留学苏联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与歌剧演员,先后任职于中华音乐学校、华北人民文工团、中央歌剧舞剧院、上海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她是一位卓越的声乐演唱家、声乐教育家。郑兴丽不仅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上对我国声乐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学术研究上也是硕果累累,她在从事音乐道路的数十载中,撰写了《十三辙声乐练习曲》、《歌唱技巧与表现》等多部著作,为多
学位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今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在旅游发展的推动下,民族音乐文化势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与重构。发源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龙船调》,是当地土家族优秀民歌的代表,也是一种典型的民族音乐文化,随着近年来利川市旅游的快速发展,深入当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龙船调文化则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伴随着龙船调文化旅游的
学位
背景:健康是人民幸福的基础,人民的健康是国家、社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被广泛证实对个体身心健康、疾病防护等这些关乎人民生活品质的因素具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体育课程以“终身体育”为指导,力求学生的运动参与习惯养成以促进个体长期地健康生活,把握个体对前阶段体育课程的评价与个体不同阶段的身体活动行为,以及其重要影响因素——态度的关系,对于为学校体育终身体育
学位
在当今城乡青少年认知能力差距显著的情况下,应当加快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乡村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加大乡村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且青少年处于人生早期阶段,该阶段的人力资本积累影响深远。早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资本是凝聚在个体身上的知识、技能、健康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等因素,是可以通过投资进行累积的,同时人力资本对个体未来工资水平可以
学位
表扬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但是实际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认识到表扬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来研究幼儿道德教育中表扬的运用,呈现了幼儿道德教育中表扬运用的现状。教师使用表扬的随意化导致了表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道德教育运用表扬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教师表扬敷衍、教师表扬廉价、教师表扬错判时机”的问题。表扬的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还容易对幼儿造成
学位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增加,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技能逐渐发展的同时,也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因此,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与其他专业学生相区别。学生学习投入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和个体成长的特征[1]。然而,当前大多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理论学习投入不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灵活,导致学生学习投入降低,培养质量下降。基于此,本文在经过整理了大量中外有关学习
学位
地理教师的课程理解是教师实施课程的基础和支撑,它指引着课程实施,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地理教育硕士的课程理解能力,是完善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是地理教育硕士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需求。当前,地理教育硕士的课程理解存在许多不足,关于地理教育硕士课程理解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可见,研究地理教育硕士的课程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