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铉及其文学考论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其它时段而言,五代至宋初的文学研究,显得较为薄弱,而对这一时期单个作家研究的深入和广泛程度的不足,是其重要原因。徐铉(917~992)作为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其研究的欠缺就是例证。徐铉是南唐至宋初重要的文臣,其历经数朝的生涯和突出的政治地位,使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面貌的深度、广度,均高于同侪;就文学而言,无论是以存世的作品,还是以易代之际的文学地位及其对宋代文学的影响来衡量,徐铉文学成就也是那个时代其他作家所无法比拟的,堪称一代文宗。研究徐铉及其作品,对于了解那一时期的政治、文化、文学等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学界对徐铉生平及其作品研究的不足,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从文本研究的角度,对徐铉的生平、人格、思想、文学创作等作尽可能详细的观照。第二部分,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对徐铉的作品进行考订、编年。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由以下章节组成:   第一、二章,主要对徐铉的家世与生平作详细考论。探讨家世背景及成长环境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以时间为顺序,着重对徐铉的仕宦生涯进行细致考述;重点纠正对于徐铉行年细节及其文学活动认识上的错误。   第三章,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勾稽、排比与辨析,指出徐铉人格上的居中守正、爱憎分明,廉洁节俭、奖掖后进等优点,纠正后世所妄加于他的厚诬潘佑、祸及李煜、顺非文过等错误观点。   第四章,结合五代社会背景及徐铉诗文,考察他的儒、道思想和文学观念。指出其儒家思想中的君臣观念、济世与兼善思想、文教思想,道家思想中的追求升仙及鬼神信仰观念,文学思想上的诗主教化与吟咏情性并重、文主实用等理念。其思想对于宋初儒学精神的回归及文道传统的修复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重点纠正对于徐铉诗歌评价上的偏差。主要包括对其诗歌主要成就的时代归属、诗歌内容、诗歌风格、“晚年诗愈工”说等问题予以辨正。   第六章,主要讨论他所作制文与墓志铭的特点及意义。指出徐铉制文创作上的辞达典雅、切于情事等特点,纠正学界认为制文中只用“於戲”而不用“呜呼”的错误观点;指出所作墓志铭中的实录精神及史料价值。   第七章,徐铉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分四个方面,探讨在南唐优势文学背景下徐铉的文学地位与成就、徐铉的文学交游及其对于创作群体的影响、徐铉师生传承对于宋初文学演进的意义、徐铉诗文在当时及后世的接受。   本文第二部分,基于徐铉诗文编年研究现状的不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年:   一、对以前未有编年的予以具体系年,不能具体系年的尽量系至相对短的时间段内。   二、对已有编年或文中有明确具年的作品,尽量补充新材料以资考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尽量系至月甚至是日;对以往系年错误的予以纠正,并考辨其致误之因。   三、编年同时,对诗文中所涉及的人、事、地进行考证或辨析。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使徐铉研究在文献基础和理论观念上,具有更多的积累,以期为该时期的政治、文化研究提供明确的史料,并为由唐入宋的五代宋初文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个案,促进对这一时段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认识。
其他文献
本文将从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出发,对现存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增强工程质量的有效举措,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针对多孔疏松材料在SHS烧结后致密化成型过程中工艺参数难以控制这一特性,采用ANSYS模拟了孔隙体积百分比不同、压坯压下量为30%时疏松孔的变形情况。通过分析变形区应力应变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期刊
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汉语和越语趋向补语的共性与差异。为此,论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1)介绍汉语述补结构和趋向补语的概念及相关研究现状,介绍越语趋向补语研究现状;2)从几
从汉语史的分期上看,近代汉语时期一直是一个颇受关注的时代。既有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又有外国文化的洗礼。在这种大社会背景下,新词新义的形式和内容不可避免地被打
学位
在武夷山大安村,流传着一个彭德怀与挑夫的动人故事。这位当年的挑夫名叫暨财生,生于1918年,是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人。土地革命时期,大安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打造的赣东
来宾市兴宾区在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本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所需要的人才,依此确定了“新八大员”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即政策法规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
本论文依据当代莎学研究的批评理论,对莎士比亚历史剧名作《亨利四世》(上、下)作出新的阐释,分析剧中人物哈尔王子在“两个世界”的这一历史语境中的行为与自我意识,以及他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