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之制度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4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断流,长江洪涝;可可西里荒漠,蒙古高原沙暴。发生的一切让人震惊,发生的一切让人觉醒。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中华民族未来的保证。什么是现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文化传统,还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抑或是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进入了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随着准备工作的深入,越来越认识到“制度”在可持续发展诸因素中的重要性,由此决定从制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借鉴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并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出发,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理论分析与数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揭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依靠制度建设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 全文共8章,分属序篇、上篇、下篇。序篇简述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上篇联系中国实际,通过对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诸因素的对比论证,得出“制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的论点。下篇着重论述如何依靠制度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序篇仅包括第一章。在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简要地阐述了传统发展观的缺陷、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过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虽然可持续发展理论早已为人所知,但作为论文整个逻辑体系的一部分,稍作介绍仍有必要,故以此为序篇。 上篇:制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该篇包括第二、三、四章。通过层层推进、逻辑演绎,得出论断。 第二章:中国与可持续发展。该章主要论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特殊重要意义和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为第三、四章<WP=3>的分析作了铺垫。 第三章:中国可持续发展基本因素分析。该章分五节,分别从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文化五个方面分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每节的结构大致相同,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思路,即先一般性地论述该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再具体到中国实际谈具体影响。 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度。该章分为三节。第一节:由“公地悲剧”看制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通过经典案例揭示论点:现实中一切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一切生态环境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问题,但其背后隐藏的实质都是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问题,是规定人与人关系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扭曲问题;为了遏制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把制度作为根本的切入口,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均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第二节:制度对可持续发展的直接作用,该节从“良好的制度约束人们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制度能保证社会收益‘最大化’”、“制度为实现合作创作条件”、“制度有助于消除外部性”等四个方面作了抽象论证。第三节:制度对可持续发展诸因素的影响,试图结合中国实际,论述制度对影响可持续发展诸因素的影响,间接地论证制度的关键作用。 下篇:依靠制度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下篇包括第五、六、七、八章,分别从市场经济体制、产权制度、法律制度、政府作用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各章结构近似,先论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再提出制度设计。在此应当说明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产权制度、法律制度、政府作用四方面并非对立矛盾的,也不存在孰优孰劣,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可供选择的制度集合。 第五章: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对比论证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然后提出通过建立、健全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产权制度建设。先论证产权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积极作用,再提出可供选择的产权形式。在各种产权形式中,资源<WP=4>使用权专用化是一个较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合理保护、利用资源的思路。 第七章:法律制度建设。首先通过一个博弈模型来揭示法律制度对生态环保的积极作用,再从立法与执法角度论述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建设。 第八章: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先分析政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再从行政手段、税收手段、可交易许可证制度等诸多方面论述政府如何有效地实施干预。 相对于上篇而言,下篇诸章侧重于操作层面上的分析。从一定意义上讲,下篇的论述也为“制度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了注脚。本文的特点在于:(1)在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角度上,着力于制度分析;(2)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制度;(3)对如何依靠制度建设以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作了一定的探讨;(4)在研究方法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一些模型来解释、解决问题。因为本人学力有限,所以在一些问题的阐述上,显得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如在论述产权制度建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时,没有涉及企业产权制度,只着重论述了共享资源的产权制?
其他文献
阿玛蒂亚·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还是伟大的哲学家,他因对福利经济学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森的研究领域跨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
公平和效率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前沿性课题。公平和效率的抉择是最大的社会抉择,两者兼顾仅仅是个大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目标选择的提出进
介绍了同轴电缆差模干扰的数值计算方法.结合电缆的长短及敷设情况,计算了雷击建筑物时室内电缆的差模干扰.
互联网管理需要开放、创新,这是大势所趋。在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和调整中,只有那些能够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者,立足现实、勇于变革者,才能真正成为潮流的引领者$$ 美国政府最近
报纸
<正>Harms和Rolinger于1982年首先介绍了经单侧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1],此后许多学者围绕该术式进行了临床研究。Foley等[2]开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
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对大鼠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以及三七皂苷在运动性贫血发生发展过程中对大鼠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和灌
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因素始终贯穿其中。本研究基于系统科学的理论,试图构建“高等教育-人口-经济”(“HEd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传统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弊端暴露无遗,国际社会呼吁加强对全球经济的治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迎来转型的时代,中国也迎来了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之后,农村宅基地产权逐渐成为模糊产权,在中国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围绕宅基地利益的竞争日趋激烈。本文在对宅基地模糊产权、土地发展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政府、
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共中央政府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充分对我国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历经艰辛一直走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