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1937——1945)中国共产党政治管理特点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hen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1937——1945)(以下简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抵御日本侵略者,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证,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对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管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将政治管理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有助于推动现阶段政治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断完善和深化政治管理的内容和依据,使其更具有生命力。  本文介绍了党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政治管理特点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梳理了这一时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简单阐述了写作采用的方法和思路,及文章的创新点和难点。通过对政治管理的内涵与其他政治管理相关概念的区分,使我们对政治管理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在对1937年至1945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梳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总结出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政治管理的职能和呈现的特点,做到了有理有据。比如政治领导的目标性、权威性、制度性和成效性的特点;政治决策的广泛性、参与性、预测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政治组织的系统性、规范性、高效性和有序性的特点;政治沟通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控性的特点;政治监督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通过对特点的归纳和总结,分析出对当代政治管理的启示意义,积极推动了我党政治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  本文共有五部分组成,其中第三和第四部分为本文的重点,主要讲述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管理的职能与特点,最后一部分说明了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管理对现阶段的启示。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成为中国大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中国大陆学者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研究大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基于交互式一体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广大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如何打造互动数学课堂
期刊
信息借助网络技术传播,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网络传播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传播的复合性、开放性、多级性和连通性使网络传播的传者和受众发生了一系列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