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i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以极其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矿等矿产资源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中外石油地质学家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在上古生界发现了一批有工业价值的大中型气藏,展现了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良好前景。在盆地的东部,已发现了大量气显示井,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工业气流井,特别是最新资源评价令人鼓舞的成果,都预示着盆地东部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是鄂尔多斯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与研究,尽管在勘探上取得了突破,但由于该区地质条件复杂,盆地东部有利相带的平面展布,储层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分布,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演化史等,以及针对不同特点的相带与储层所要采取的勘探思路、方法及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增大了勘探难度和勘探风险。目前的研究水平仍然不能满足勘探的需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表明粗相带石英砂岩是高效储层,其形成条件、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影响了高效砂体的预测;②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多样化,很多人持有不同的看法,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分歧较大,意见纷纭,最少为3个层序,最多可达28个层序;③沉积相众说纷纭,提出的各种观点覆盖了海(陆交互)相(障蔽砂坝体系)、海陆过渡相(三角洲体系)和陆相(冲积河流体系)等三大类沉积环境,不同的沉积相观点导致了各个沉积体系内部的砂岩展布特征解释与砂层对比的巨大差异,从而导致了高效砂体的预测和勘探思路部署的困难。 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其基底稳定,构造运动不发育,油气藏的富集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沉积层序。因此,开展晚古生代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对于揭示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追索和预测储集体的分布规律,进而加强古生界寻找高产、高丰度天然气聚集区的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山西组是盆地东北部的重要含气层位,其沉积地层形成于太原期整体海退背景之后的北高南低的缓倾古地形之上。本次研究结合测井、地震、岩芯、露头等资料信息,综合地质背景、岩性组合、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观点,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盆地东北部晚古生界山西组的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特征以及砂体预测有更深入的认识。 鉴于研究区沉积相模式争论的焦点在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河流体系之争,区分二者的勘探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经过调研国外典型的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勘探经验,二者沉积的砂体展布规律是截然不同的,砂岩体和邻近岩层在空间上的连接关系不同,从而导致了勘探思路的不同。河道砂是河流切割的河道中沉积的一种冲积沉积物,它的沉积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河道限制,一般呈现狭窄的条带状,河道砂岩体与邻近岩层为突变的接触关系
其他文献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机体不可或缺的代谢中心,与人类许多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密切相关。以肝癌为例,它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能手术根治仅占15 % ,其他的治
<正> 杂交稻种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是我国农业科学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它是我国水稻生产史上继单季稻改双季稻和发展高产矮杆品种之后又一次新的突破。自1976年大面积推广至今,全国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已达八千几百万亩,占全国水稻总播面积的17%左右,成为我国增产粮食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是世界上进行杂交稻商品生产的头一个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是知识密集型的医疗卫生单位,人力资源是所有单位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疾控中心的发展必然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为基础。随着信息
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正在不断的传播和推广,目前,我国对于社会成员的教育方式的类型越来越多,在线教育、企业大学以及职业教育集团等多种教育形式得
随着国际间体育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田径运动水平得到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田径运动的高速发展,对田径裁判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田径裁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
在当前背景下,全面互联网时代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社会的经济、政治、教育等各大领域都在其影响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也同样面对着"互联网+"时代的冲击。本文从"
“三农”问题在中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成为政府、学者和百姓关注的焦点,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
<正> 全国企业数量经济讨论会暨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企业分会成立大会,于1985年10月中旬在鞍山市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68个企业、科研、教学、党政机关等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马宾、国家经委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其春、鞍山市副市长张显环等应邀参加了大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健吾或以笔名刘西渭或以本名写下了一批灵动飞扬的文字,结集成《咀华集》、《咀华二集》,交付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两部集子早已因其新颖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