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丹参中硒的形态分析及补硒对其它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angguopi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硒植物是人和动物最为重要的硒源,富硒栽培中无机硒的有机化效率及硒的存在形态是植物硒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富硒中江丹参中硒的含量水平、硒的初级形态和次级形态进行了的研究,考察了补硒栽培对丹参中其它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对照组和剂量组丹参植株各部分中硒的含量水平,并对其与补硒剂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丹参植株根、芦头、梗、茎和叶的样品消解液中的硒含量均低于方法定性检出限;通过补硒栽培后,剂量组丹参植株各部分中硒的含量增加显著,剂量组丹参植株中硒的含量分布为叶>茎>梗>芦头≈根,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丹参植株对Na2SeO4的吸收利用率较低,仅为30%,其吸收利用率与喷施Na2SeO4的浓度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丹参植株各部分中硒的含量与喷施Na2SeO4的量呈正相关关系;补硒栽培不影响丹参的产量。依据初级形态分析流程,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连续浸提,得到不同溶剂提取态样品,采用敞开湿法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硒含量。结果表明,在富硒丹参植株的各个部位,碱溶态硒的含量都是最高的,其含量均在55%65%之间,丹参茎和叶的不同溶剂浸提态硒的含量分布情况都为碱溶态硒>残渣态硒>水溶态硒>盐溶态硒>醇溶态硒,而在富硒丹参根条中,碱溶态硒>水溶态硒>醇溶态硒>残渣态硒>盐溶态硒,残渣态最小,仅为5%。在富硒丹参中,硒主要是以有机硒(硒蛋白)的形式存在。初级形态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确定富硒丹参中硒形态分析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在初级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富硒丹参中的硒进行了次级形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硒在水溶态中的存在形态。采用AmberliteXAD-2大孔树脂分离,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富硒丹参根、茎和叶三部分中的水溶态硒。研究结果表明,在富硒丹参根、茎和叶的水溶态硒中,有机硒含量均在70%80%之间,无机硒的含量在12%22%之间,丹参根中的无机硒主要是以六价为主,而在茎和叶中的主要是四价。本文探明了富硒丹参中硒元素的初级形态和次级形态,所得结果对进一步探讨含硒化合物的种类、结构、性质、作用及其生理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富硒丹参和对照组丹参根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的含量都在16.11g/100g16.78g/100g之间,富硒栽培不能提高丹参中蛋白质的含量。本文采用ICP-MS对富硒丹参和对照组丹参中Tl、Co、Bi、Cd、As、Cr、V、Ni、Pb、Cu、Mn、Zn、Sr和Ba等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硒对大多数元素的吸收利用不会带来影响,仅使Cu、Ni、Mn的含量有所增加,使Cr在根中含量降低。对照组和剂量组丹参叶和茎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大于根中的含量,这表明了丹参采用根入药的优越性。对照组和剂量组丹参根中As、Cd、Pb、Cu的含量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的含量规定。
其他文献
本论文系在文学视角下,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探讨籤诗与文学的关联性,并找寻籤诗在文学领域的定位。研究方法创新,基本观点认为:籤诗文化依附于民间宗教信仰,在庶民社会流传,形成
本文旨在建立一个研究中国整体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我国现行税制中间接税税率调整,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间接税调整对储蓄、投资的影响等改革措施的
介绍了国内外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预售收入也应当预缴企业所得税对房地产企业开发产品未完工前采取预售方式取得的预售收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99号)规
为构建人源性大肠癌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 ,从人大肠癌组织中提取总RNA ,纯化mRNA ,用RT PCR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用LD PCR合成cDNA第二链 ,除去小于 5 0 0bp的小片段 ,与λT
激光清洗作为环保节能的绿色清洗方法,在钢铁材料表面除漆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利用波长为1064nm,重复频率为0.5~50kHz可调的声光调Q准连续Nd:YAG激光对钢基底表面漆层样
2003年,导演李杨拍摄了一部名为《盲井》的电影,主要讲述了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靠伪造矿难骗钱发财的故事。本文中的“盲井”犯罪,专指伪造矿难杀人骗取赔偿金的犯罪案件。近年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入门课,在我校开设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
网络编辑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其媒介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媒介质量和用户的媒介体验。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需要得到相应提升。本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