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泌尿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腹下神经传导神经纤维构成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19900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临床男性盆腔疼痛(胡桃夹综合征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疼痛物质的检测目的: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胡桃夹综合征与盆腔疼痛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性腺静脉淤血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女性盆腔淤血综合征(卵巢静脉综合征)86%继发于胡桃夹综合征,且该患者的疼痛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明显升高。男性胡桃夹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疼痛及精索静脉曲张继发的睾丸疼痛,该类患者的疼痛物质表达变化未见报道,本部分研究从临床样本出发,探讨临床男性胡桃夹综合征继发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血清疼痛物质CGRP的表达变化。方法:取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及正常对照各40例,分为实验组及正常组。对精索静脉曲张主诉疼痛者行疼痛数字评分及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取各组外周血标本分别提取血清,购买商业化试剂盒,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平均5.6,生活质量评分平均7.4,平均年龄为28.6岁,对照组平均为31.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及对照血清CGRP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CGRP平均为94.3±39.8,对照组为51.1±27.1,P<0.001。结论:男性盆腔泌尿系统疼痛(胡桃夹综合征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疼痛物质(CGRP)明显升高,提示胡桃夹综合征继发的静脉曲张淤血可引起疼痛物质的释放,最终引起患者的盆腔泌尿系统疼痛表现,后期还需增加样本量研究疼痛程度与CGRP的相关性。第二章雄性大鼠盆腔疼痛(胡桃夹综合征法)动物模型的构建目的:为研究盆腔泌尿疼痛传导的机制,我们结合临床疾病特点,拟通过构建胡桃夹综合征的动物模型,为探讨盆腔疼痛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相关泌尿生殖系统的疼痛机理打下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左肾静脉半缩窄构建胡桃夹综合征大鼠模型,以精索静脉曲张作为模型评价标准。尝试通过采用不同银夹内径缩窄肾动脉来构建大鼠肾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的方法构建银夹肾静脉缩窄胡桃夹动物模型。将购买的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5组,每组共8只:各组命名为假手术组,银夹组A(0.70 mm)、银夹组 B(0.80 mm),银夹组 C(0.90mm),传统组(0.85 mm)。结果:各组均不同程度成功构建了胡桃夹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各组实验数据如下:1.成功率方面,传统组、银夹组A、银夹组B、银夹组C成功率分别为75.0%,77.8%,37.5%及37.5。2.在并发症方面,在手术过程中传统组有2只大鼠由于结扎线过紧,术后出现了左肾静脉破裂出血,其中1只大鼠术中因误扎输尿管,术后导致左肾周围积水及脓肿;银夹组A术中没有出现明显出血、肾周积脓等并发症情况,银夹组B和C组由于银夹直径过大,部分银夹从左肾静脉发生脱落导致建模失败。结论:本课题组采用银夹缩窄左侧肾静脉法成功构建了雄性大鼠盆腔泌尿系统疼痛(胡桃夹综合征)模型。与传统方法对比,初步探讨了银夹法盆腔泌尿系统疼痛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本模型的成功构建为后续盆腔泌尿系统疼痛,尤其是胡桃夹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章雌性大鼠盆腔疼痛(胡桃夹综合征法)动物模型的构建目的:在临床上,女性的盆腔淤血综合征也叫卵巢静脉曲张综合征。有报道卵巢静脉曲张综合征86%继发于胡桃夹综合征,因而,构建胡桃夹综合征继发的卵巢静脉曲张综合征盆腔泌尿疼痛模型更符合临床研究需要。在成功构建雄性胡桃夹大鼠盆腔泌尿疼痛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拟应用丝线行左肾静脉半结扎构建雌鼠的盆腔泌尿生殖系统疼痛模型。方法:参考雄鼠左肾静脉半结扎的方法构建雌鼠胡桃夹动物模型,以卵巢静脉曲张作为模型评价标准。将购买的16只SPF级雌性SD大鼠取回,在实验研究所进行适应性饲养,一周后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后,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共8只:分别命名为假手术组,实验组(0.85 mm),建模一个月后处死大鼠,检测两组大鼠卵巢静脉曲张程度、血清疼痛物质表达差异,即SP及CGRP。结果:实验组成功构建了胡桃夹模型,两组大鼠的存活率均为75%,其中S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假手术组0.21 umol/L,实验组0.32umol/L;CGRP平均浓度分别为,假手术组0.40umol/L,实验组0.58 umol/L。结论:本部分实验同样成果构建了盆腔泌尿系统疼痛动物模型,验证了左肾静脉半结扎(胡桃夹综合征)也可引起疼痛物质的释放,为后续研究雌鼠胡桃夹综合征所致的盆腔泌尿系统疼痛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四章醋酸诱导盆腔泌尿疼痛动物模型的构建目的:利用胡桃夹综合征继发盆腔淤血构建的模型为慢性盆腔泌尿疼痛模型,为了方便实验需要,课题组同时构建了急性诱发的盆腔泌尿疼痛模型,模拟膀胱激惹状态,更方便后期研究。方法:由于醋酸急性模型更简便,猫的神经传导机制更接近人类,课题组用醋酸膀胱灌注构建盆腔泌尿疼痛模型。将双侧腹下神经分离、结扎并离断,分别撕成神经细丝,将神经细丝搭在记录电极上,同时经尿道导管用生理盐水或0.5%醋酸(AA)灌注扩张膀胱,记录膀胱压力改变时腹下神经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发放响应,从而了解腹下神经纤维痛觉传导的纤维构成。结果:取成年猫3(2雄1雌)只做预实验,结果在3只猫均记录到了神经信号的发放,而且随着膀胱内压力的升高,神经信号发放逐渐增强。同时,醋酸灌注膀胱后,信号发放明细增强。提示腹下神经的信号与膀胱内压及激惹状态有关。结论:成功构建了醋酸膀胱痛觉腹下神经传导模型,为腹下神经痛觉信号传导的神经纤维构成研究打下了基础。第五章腹下神经膀胱痛觉应答传导的神经纤维构成研究目的:支配及传导盆腔泌尿疼痛的神经包括交感神经(腹下神经)、副交感神经(盆神经)及体神经(阴部神经)。已知盆神在靶器官(如膀胱)激惹后可激活“沉默”神经纤维从而传导低压痛觉,但腹下神经是否存在同样的“沉默”神经,其传导机制如何尚未清楚。由此,本部分研究拟借助访学单位实验条件,研究腹下神经传入纤维的各类神经纤维,以揭示腹下神经参与膀胱及盆腔脏器痛觉传导的机制。方法:由于盆腔泌尿系统包括多个器官,本课题以膀胱为载体来探讨盆腔泌尿腹下神经传导的机制。将双侧腹下神经分离、结扎并离断,分别撕成约15-25条神经细丝,尽量撕细到足以记录单个或多个传入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将神经细丝搭在记录电极上,同时经尿道导管用生理盐水或0.5%醋酸(AA)灌注扩张膀胱,记录膀胱压力改变时腹下神经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发放响应。结果:本研究纳入17只猫,共记录到90条腹下神经对生理盐水或0.5%AA引起的膀胱灌注扩张有响应。最后共鉴定出三种腹下神经传入纤维。第一类是机械敏感的非伤害性纤维,能在正常生理压力(10-40 cmH2O)下对膀胱扩张作出响应。第二类是机械敏感的伤害性纤维,仅对有害(痛觉)的高压(50-80 cmH2O)膀胱灌注扩张有响应。第三种类型是化学敏感的伤害性纤维,也叫“沉默”纤维,即使在生理高压膀胱灌注扩张时也无响应,但可被0.5%AA刺激致敏从而对低压膀胱灌注扩张作出响应。结论:这些结果表明,除盆神经的传入神经外,腹下神经传入纤维在膀胱痛觉传导也起重要作用。腹下神经传入纤维在正常生理压力下膀胱灌注扩张时“沉默”,但在化学刺激后反应敏感,这对于理解盆腔泌尿疼痛中膀胱痛觉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第一部分IL-37通过抑制Notch1和核因子κ B途径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研究背景巨噬细胞Ml和M2极化失衡在主动脉瓣钙化中起重要作用,M1极化在主动脉瓣钙化(Calcific aortic valve desease,CAVD)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重组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 37,IL-37)可能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和减轻炎症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明确IL-37对M1极化的特
学位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无肯定疗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RSV感染。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寻找治疗RSV感染的潜在药物靶点,以期能够为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招募40例2019年2月至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诊断并经过治疗的RSV感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分为RSV
学位
学位
目的骨组织缺损面临庞大的临床修复需求。骨组织工程,尤其是采用外泌体(Exo)促进组织修复具有突出优势。外泌体可采用微球包裹,粘附于多孔支架上,形成无细胞组织工程支架。促进细胞高效分泌外泌体可增加外泌体的得率,促进外泌体的组织工程应用。方法通过质粒转染MC3T3细胞过表达Rab27a基因,通过RT-PCR、WB检测转染后Rab27a表达水平,BCA蛋白浓度测定转染后外泌体分泌浓度变化,并鉴定外泌体。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