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无肯定疗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RSV感染。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寻找治疗RSV感染的潜在药物靶点,以期能够为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招募40例2019年2月至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诊断并经过治疗的RSV感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分为RSV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无肯定疗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RSV感染。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寻找治疗RSV感染的潜在药物靶点,以期能够为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招募40例2019年2月至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诊断并经过治疗的RSV感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分为RSV感染急性期组20例和恢复期组20例,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同时期到医院体检的20名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2.对招募婴幼儿血清进行了蛋白组学分析来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DEP)。3.通过功能富集、信号通路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确定候选蛋白。4.实验验证RSV感染潜在的药物靶标:(1)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临床样本中RSV感染的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因子和候选蛋白的含量。(2)构建RSV感染小鼠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化等分析RS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因子和候选蛋白的含量。(3)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相关通路的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1.通过蛋白组学分析发现,RSV感染患儿急性期和对照组相比,有59个差异表达蛋白,42个蛋白表达上调,17个蛋白表达下调。RSV感染患儿恢复期和对照组相比,有56个差异表达蛋白,45个蛋白表达上调,11个蛋白表达下调。通过GO和KEGG分析发现,糖酵解途径是所有信号通路中与RSV感染关系最为紧密的,即糖酵解途径与RSV感染有关。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显示(PPI network)发现过氧化还原酶2(Peroxiredoxin 2,PRDX2)蛋白,丙糖磷酸异构酶1(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1,TPI1)蛋白,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Bi-phosphoglyceratemutase,BPGM)蛋白和丝切蛋白 1(Cofilin 1,CFL1),这四个蛋白位于网络的枢纽节点,其中TPI1和BPGM与糖酵解通路相关,PRDX2与调节活性氧(R0S)排毒的通路有关,而CFL1与ephrin信号通路有关。2.RSV感染患儿及RSV感染小鼠模型的血清样本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水平,急性期和恢复期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恢复期较急性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RSV感染临床样品及RSV感染小鼠中BPGM,TPI1,PRDX2和CFL1四个蛋白的表达水平,急性期和恢复期较对照组均显著上调,有统计学差异;恢复期较急性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RSV感染患儿及RSV感染小鼠模型上的糖酵解通路代谢产物丙酮酸和乳酸的含量,急性期和恢复期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恢复期较急性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糖酵解代谢通路参与了 RSV感染2.BPGM,TPI1,PRDX2和CFL1在RSV感染的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可能是治疗RSV感染的潜在药物靶点
其他文献
前少突胶质细胞(Preoligodendrocytes,Pre-OLs)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重要细胞来源。早产儿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常常导致脑白质中Pre-OLs的破坏,从而导致髓鞘形成障碍,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此及时修复受损的髓鞘,恢复髓鞘再生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目前治疗脱髓鞘疾病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内科用药治疗,但效果不佳,而日益成熟的细胞移植治疗有望成为脱髓鞘疾病患者的福音。在人体中,
目的和意义: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和诊断标志物,限制了该疾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GRP78是一种由热休克蛋白家族A(Hsp70)成员5(HSPA5)编码的应激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在OS中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本课题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OS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筛选OS预后基因和通路并加以分析,从分子水平探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潜在多能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能够分化成骨、脂肪、软骨和肌肉等。了解MSCs成骨分化的过程和分子机制,有望为骨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Wnt信号通路能对MSCs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Wnt7a基因在MSCs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人MSCs分离和鉴定取人骨髓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用流式细胞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多巴胺神经元缺失导致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主要病变部位为黑质及纹状体。目前,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仅对症治疗不能有效阻止PD进展。已有研究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噬功能障碍与PD的发生和进展直接相关,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自噬调节可能有望成为PD的有效治疗策略。因此,揭示PD背后的自噬调控机制非常重要。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1、探索不同评分/诊断标准在区域中国人群判别TACE抵抗肝癌中的价值。2、探索基于TRIPOD原则建立早期识别TACE抵抗肝癌的列线图模型。3、基于CT的放射组学列线图模型在早期判别TACE抵抗肝癌中的价值初探。4、TACE抵抗肝癌后续治疗选择初探。材料与方法第一章 回顾性分析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ART、ABCR评分、JSH-LCSGJ-2014标准将患者
第一章 自主呼吸与气管插管麻醉对大于3小时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倾向性匹配分析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大于3小时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差异。方法:通过回顾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VATS并手术时间超过3h的病例共440例。分析比较自主呼吸(S组)与气管插管(Ⅰ组)PPC及术后恢复情况。并用倾向性匹配分析(PSM)的统计学方法减少
第一部分IL-37通过抑制Notch1和核因子κ B途径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研究背景巨噬细胞Ml和M2极化失衡在主动脉瓣钙化中起重要作用,M1极化在主动脉瓣钙化(Calcific aortic valve desease,CAVD)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重组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 37,IL-37)可能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和减轻炎症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明确IL-37对M1极化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