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对中美CEO非母语演讲态度的对比研究——以网民对雷军和扎克伯格演讲的评论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min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中国网民对中美CEO非母语演讲的态度,本论文考察了新浪网上我国网民对小米科技董事长兼执行官雷军和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的一次非母语演讲的评价。研究采用策略抽样方法,在新浪网选取了对扎克伯格中文演讲视频的719条评论和对雷军英语演讲视频的693条评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评论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概括出网民对非母语演讲的正面、负面、不明确和无关四个立场。论文采取框架分析的思路,在对评论语料编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网民对雷军评论的13个类目和对扎克伯格评论的16个类目。进一步提炼出5个框架—个人形象、语言行为、企业行为、交际行为和综合评价。从效果研究的角度研究受众对非母语演讲评论的框架,从网民的态度、评论的角度和框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  1.超过半数的受众对CEO在国外使用非母语演讲持肯定态度。  2.受众对CEO演讲评价的角度和框架是多元化的。  3.受众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演讲评价的偏好程度是不同的。  本研究对于今后CEO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语言选择有借鉴意义。受众在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演讲者的非母语演讲关注的重点不同。
其他文献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文化误译作为一种独特现象在文学翻译中有其必然性,著名翻译理论家谢天振所言:“误译能特别鲜明、突出地反映异质文化间的碰撞、扭曲与变形;有意识地误译通常
本文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针对《大卫·科波菲尔》这部经典小说在董秋斯和张谷若的翻译过程中的意象构建和翻译策略的差异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主要基于兰盖克和雷可夫的
致歉是言语交际中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同时它也是一种礼貌性的社会行为。产生冒犯时,使用有效的道歉策略能够维护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积极交际、沟通的目的。随着社会发展
随着全球化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加拿大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2008年中国山东省与加拿大魁北克省结为友好省以来,两省之间的商务交往日益增多。由于双方的文化差异导致在商
随着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和跨国合作机会越来越多。英语作为国际经济交易的媒介,英语的使用也变得更加重要和广泛。商务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在商务活动中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