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方案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学习国外成熟开展的肠道管理方案,拟定适合我地区实际情况的方案,进行专家函询确定其可行性。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7例,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2干预组实施早期肠道管理,通过健康教育、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方式实施扩肛指导、饮食管理、服药管理、排便功能训练、心理护理等。3调查患儿肠道管理情况及患儿在术后3-6个月时的排便功能结果。结果1早期系统化的肠道管理护理干预对患儿排便功能结果的改善有显著意义[U=276.0,P=0.038]。2早期系统化的肠道管理对加强患儿家长严格饮食管理、掌握排便功能训练方法有积极意义。结论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家长实施饮食管理、排便功能训练、排便功能改善有必要性、可行性及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对光纤干涉仪输入偏振态的反馈控制机理进行了新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反馈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分析了光纤偏振控制器电压初值要求和该反馈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的稳定点,并建立了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和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水平,研究3-NT与GSH-PX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进程
目的:研究表明,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VT)向母体子宫蜕膜和血管侵袭能力减弱可能是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原因之一,印记基因MEST/PEG1对早期胚胎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EVT细胞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部位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特征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临床或病理检查确诊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影像资料。41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