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对大跨空间结构多点激励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pa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多点激励多用于桥梁结构,基底相对独立,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由拟静内力、动态相对内力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协方差组成。但大跨建筑结构通常设有整体地下室,由于整体地下室的约束,其拟静位移很小,在多点激励作用下,各支座处激励存在相位差,相当于对底板施加了扭转分量,这会使得结构整体发生扭转。对于一般长度结构,抗震规范通常采用偶然偏心来考虑地面扭转运动,对于大跨超长结构,通常采用多点激励来模拟地面的不一致激励以及由此产生的扭转。以一般长度矩形、L形框架、框剪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多点激励与偶然偏心对结构扭转效应影响的相关性和差异性。以多塔框剪连体结构,矩形、L形航站楼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与不考虑整体地下室影响两种工况,在频域内对上述结构进行多点地震激励随机振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论文《地震作用下带整体地下室的多塔和连体高层结构扭转效应分析》(廖宇,南昌大学,2014)对一般长度的矩形、L形框架、框剪结构进行多点激励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研究了偶然偏心与多点激励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在其研究成果上增加1500m/s视波速工况进行分析,结论如下:对于一般长度结构,5%的偶然偏心作用与1500m/s左右视波速下的多点激励动力响应基本相当。而且,偶然偏心地震作用时,底部构件与顶部构件的响应变化比例比较均匀,而多点地震激励下,底部构件响应变化比例明显大于上部构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考虑偶然偏心作用时,结构的每一层质心都存在一偏移值(相当于对每一层附加扭转作用),而多点激励作用,其仅仅是对于基底施加扭转分量,因此会造成底部扭转响应大于上部扭转响应。(2)考虑与不考虑地下室影响两种工况,对多塔连体结构进行了多点激励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结论如下:不考虑地下室影响时,多点激励对弱连接连体结构塔楼动力响应影响很小,但考虑地下室影响时,影响较大。这是因为不考虑地下室影响时,多点激励时各个塔楼独立振动,塔楼与连廊之间弱连接作用对塔楼内力和位移响应影响很小,而考虑地下室影响时,多点激励引起的是塔楼结构以整体地下室质心为中心的扭转振动,扭转效应对塔楼动力响应影响较大。(3)考虑与不考虑地下室影响的两种工况,对矩形、L形航站楼结构进行多点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可以发现:考虑地下室影响时,多点激励导致框架柱、网架杆件的内力增大幅度明显大于不考虑地下室工况,且都具有随着视波速的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变化幅度更大的特点,因此,对于航站楼类结构,多点激励分析时,忽略地下室对结构的影响进行的多点激励分析偏于不安全。考虑地下室工况时,多点激励导致的L形航站楼结构构件地震响应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应位置的矩形结构构件,而不考虑地下室工况时,变化规律不明显。
其他文献
以无机纳米氧化铝(Al2O3)粒子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共混,采用相转化法流延成膜,制备无机改性有机高分子板式超滤膜。用杯式超滤装置考察了无机纳米粒子的含量对改性膜性能的影响
充分利用结构三维特性的空间结构是二十世纪建筑技术中一项最重大的发展。我国空间结构起步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空间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模日益扩大。为满足使用功能和生产工艺上的需要,一些超高、超长的建筑物不断涌现。由于工程量庞大,这些工程往往不能在一个年度
目前,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城市用地紧缺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深大基坑不断涌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下连续墙成为深大基坑常用的围护结构形式之一。深
本文根据砌体结构加固的基本理论、计算分析和设计方法,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常用的砌体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对现有的工程应用广泛的砌体加固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设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路网建设速度加快,桥梁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高速公路、城市立交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大大促进与加快了斜梁桥的迅速发展。据统计,在我国现有桥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数量日益增多,在山区狭窄地带和城市郊区修筑隧道时,由于地形的限制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隧道净距满足规范的最小净距非常困难,尤其桥
阶形柱主要以其各段计算长度系数来表征其屈曲荷载。计算长度系数μ即计算长度l0与几何长度l的比值,其用于描述不同端部约束条件的轴心受压构件在屈曲临界荷载NE作用下几何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不断地涌现,建筑高度也不断地被刷新。建筑高度的增加,使得结构所承受的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显著增大,框架
中承式拱桥是一种常见的拱桥桥型,而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延性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中承式拱桥中,而研究这种材料对中承式拱桥动力性能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以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