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中土地征收征用公共利益研究——兼谈物权法第42条的修改与完善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征收征用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前提,这是当前各国在土地征收征用政策方面的共识。综观各国法律,土地征收制度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目的而强制将私有土地收为国有并给予补偿的法律制度。在物权法颁布之前,我国相关法律在土地征收征用方面没有公共利益的限制性要求,物权法颁布之后其在第四十二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该法律条文的颁布为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提供了私法上的依据。但是在具体的司法实务中,由于对公共利益的内涵认识不充分尤其是对公共利益界定的法律缺失,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公共利益的界定是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中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对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做了全方位的认识,包括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概念、特点以及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社会价值等,强调了征收征用的公共利益标准;其次对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做了重点诠释,包括公共利益的内涵尤其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的特点以及公共利益的界定模式、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公共利益纠纷的解决机制等;再次笔者建议在现有的公共利益征地模式下建立商业收购模式以解决日益增加的商业用地需求;最后笔者又回归到法条层面,对我国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的修改提出了个人的忠实意见。
其他文献
政府经济行为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形式。行为主体是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且行为具有公益性和动态性特征,这就使政府经济行为天然具有内在的三大矛盾:“扩权”与“控权”的矛盾;动态性与稳定性的矛盾;公益性与自利性的矛盾。正当程序法律概念发端于英美国家,其核心在于对政府权力的行使施加最基本的程序性要求,即政府权力的行使过程必须满足某种最低限度的公平。正当程序具有三种实践价值:方便了主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仅仅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节能技术的发展力
该文研究了立蔓型花生在深厚土体中根系生长立体分布状态。试验中,立蔓型花生最多出现五级根,根条数最多为13 227条。在苗期,根系是以主根为轴心、各级侧根组成的倒立的圆锥
我院近年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季节应用流甲丙脯酸(CPT)作辅助治疗,观察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为1989年1月至1997年12月EHF流
回国近一个月来被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就是“回来适应吗?”以及“美国也是这样的吗?”。常常是在别人充满期待的目光中娓娓讲述在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倾听者时而插上一句“还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农村社会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利益关系的变迁。本文首先抓住了利益与民主这一对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张海阳出席 李世明主持吕登明范晓光董贵山李作成段录定赵开增艾虎生吴昌德董德元杨金山参加 2008年12月28日上午.军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听取军区部队各大单位
秦仪贞,又名毅贞、义贞,1889年出生在四川忠县一个船夫家里。1901年,12岁的秦仪贞到汉口投奔经营药店的义父钟繁堂,1905年由义父做主与药店伙计杜酋康结为夫妻。 1910年,
材料是建筑的基石,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建筑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