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哲学中的“齐物”意蕴研究

来源 :陆昊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正始玄学的开创者,王弼以援道入儒、会通儒道的方式建构起了其独具特色的“贵无论”哲学体系。王弼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是老子和庄子,前者对其的影响是直接且显而易见的,但后者却相对隐秘。除了王弼文本中所引用或化用的《庄子》中的语言外,庄学思想与王弼的哲学体系还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其中又以最具思辨性和形上特征的“齐物”思想最为显著。王弼的哲学体系可以分为“知本贵无”的本根论、“崇本体无”的工夫论、“反本通无”的境界论三个层次,三者都与庄子“齐物”思想有相通之处。首先,从本根论角度看。王弼的形上学建构是依“无有”和“本末”两对基本范畴展开的,其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无”既具有本原之义,也具有本体之义,是二者的统一。这与庄子从时间生成和空间存有的角度阐释“齐物”的形上根源相呼应。同时,庄子后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物者”的概念,实现了本原与本体的统一,王弼的形上建构是与之一脉相承的。其次,从工夫论角度看。工夫兼认识与修行两方面,既是对本体的体认,又是对本体的践行。王弼的工夫论是以“言意之辨”为基础,以“本末之辨”为展开的。在言意关系问题上,王弼吸纳庄子“齐物”思想对语言的批判,划定了语言的功能和界限,同时化用“得意忘言”的思路,提出“辨名析理”“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等命题以及克服语言局限性以表达本体的方式。在本末关系问题上,王弼借鉴庄子以本末关系推演“齐物”之理的思路,提出“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的本末关系论以及认识本体、践行本体的工夫进路。同时,王弼以“名教”思想超越庄子之“成心”,使其工夫论能够兼个体与社会、“体无”与“用有”两面。最后,从境界论角度看。对于“圣人是否有情”的问题,王弼在“齐物”思想对“情”之负面性分析的基础上,化用了“无情即忘情”的思想,提出了“圣人有情无累”的主张。对于圣人达到的境界,王弼概括的“与道同体”与“齐物”思想中的“道通为一”具有相通之处。在政治哲学方面,王弼“圣人之治”的主张与庄子对统治者与人民关系的论述是相联系的。此外,王弼继承和发展了庄子的自然观,提出了独特的自然样态。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写作不仅是学习者将输入转化为书面输出的纽带,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学生对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兴趣相对较低,教师作为单一互动对象也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则在互动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学习者和其他教学因素的互动交流,进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内外教学程序。因此,本研究采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在原有主体间互动基础上,运用主客体
学位
陆象山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儒学家,以“心即理”的学术命题著称于世,其直承孟子以发孟学之精微,与同时期的朱子在为学进路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明代心学家王阳明。因此,研究象山学说既可以将象山放在儒学史的框架中寻求其历史定位,亦可以通过象山与学者往来之信札以及其弟子所记载之语录一窥其思想内涵。对于象山而言,“本心”毫无疑问与宇宙恒存之“理”为一,亦为其学说体系的基石。然而象山从未对“本心”
学位
学位
海铁联运作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逐渐成为港口践行“双碳”发展理念和落实运输结构调整、拓展综合港航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天津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和市场环境切入,剖析当前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港口发展海铁联运的关键举措。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