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化的跨国交流日益频繁。作为国际性艺术语言的电影,已渐渐成为传递信息和情感、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和输出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之一。因此电影对于一个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通过银幕来表达的综合艺术,电影不仅能描述现实还能再构历史或是通过假想的形式预测未来并展现给众人。电影所具备的社会和美学两种特性在相互的影响中促进着社会的变化。中国和韩国都有着5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背景,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但是,近几年韩国电影里反映出的中国人的形象大多是黑社会、杀手、人体器官买卖者等负面形象。使人感到恐惧持有排斥感。所以大多数韩国人都先入为主地认为只要是诈骗、电话诈骗等犯罪都是中国人的行为。本文从外交史悠久的中韩两国,自进入20世纪以来在对方的电影中是如何刻画本国形象的问题着手进行研究的。近代以后即使两国在各领域有着频繁的交流,但对于文学或者电影等媒体中的中国人的形象研究仍为少数。本文通过分析韩国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中国人的形象并依此探索韩国人对中国人的认知变化的脉络并探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本文把自1945年至今有中国人物登场的八部电影作为研究对象。本论文首先主要以历史脉络为基础分析了在韩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人物形象。依据对日帝时期电影的研究结果,这一时期的韩国电影中中国和中国人是一个脏乱、充斥着愚昧的形象,而这一时期的中国群众被刻画成了避之不及、被人嫌恶的对象。而在6,70年代的时候,电影中的中国人物主要体现为敌人和恶党;进入90年代后中国人的形象有了一些变化,一些电影中出现对中国人的同情的视线、还有作为合作伙伴的对象和包容的对象。而近几年的电影中还出现了野蛮、残暴的中国人的形象。这些负面中国形象看起来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同时也是全体韩国人对中国集体想象的结果,言说了他者进而凸显了自我。在第三章中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韩国电影中中国人形象形成的原因。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韩国电影中所展现的中国人的形象是非客观的,非真实的。在设定中国人物时韩国的民族中心主义仍就起主导作用并且中国人物形象的设定不过是为提升电影中韩国国家形象的道具而已。因此为了两国电影的良性发展不仅是两国人民同时两国电影界的相关人士之间都应互相沟通以便更准确的了解对方,并且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两国文化,两国应先摒弃此类不准确的认知,通过沟通了解客观地展现两国的文化、人文以及社会现状。为两国的电影发展以及观众能够客观地了解两国文化进而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努力。
其他文献
在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业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随着房地产市场化程度的迅速提升,业内竞争已是愈演愈烈。如何在群雄逐鹿中取
文章以2013年河南省42所本科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本科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指标排名测度模型,对42所本科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目标设置上都强调了对高中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更是不止一次提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氟化钠对成年斑马鱼所产生的生殖毒性,为进一步研究氟化物对鱼类(水产类)产生的生殖毒性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本课题将斑马鱼成鱼作为受试动物,选择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是俄罗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独有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敏锐的生活观察能力。他再现了俄国生动鲜活的社会习俗以及来自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众生形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在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支出较少,高校资金短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政府对各高校的宏观调控主要是以经济手段来实现,1985
卡巴列夫斯基《第三钢琴协奏曲》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介绍了这首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与特点,创作背景从创作的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
农村集体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能人的发起和带动。带动潜能和道德感是决定能人带动效能的主要因素。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挖掘和产生"强带动—强道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于2004年进入到web2.0时代。以blog、wiki、RSS、TAG等为代表的社会性软件相继问世,web1.0时期的“精英创作”时代,已被草根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
体育电影是以体育精神为故事内核,故事情节基本围绕体育运动而设置的故事片。作为体育文化事业下的一个重要门类和一种不可或缺的类型电影,体育电影具有巨大的经济影响力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