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PRN基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脑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肿瘤,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发病率占所有胶质瘤病例的50%以上,复发率高,患者预后差,生存期极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赋予肿瘤细胞干细胞特性的同时,加快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进程。因此抑制肿瘤细胞EMT发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四例人脑胶质瘤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与挖掘,筛选与胶质瘤扩散转移密切相关的目标基因,之后在细胞、基因、蛋白水平对目标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转录数据深度综合分析后,筛选出PTPRN基因是与人脑胶质瘤扩散密切相关的靶基因。该基因在GBM组织中呈显著上调表达,且在不同类型GBM中表达量不同。表现为神经元性胶质母细胞瘤(neural)中几乎不表达,其他三种如经典型(classical)、弥散型(mesenchymal)和前神经元型(proneural)中表达量升高。2.PTPRN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不同区域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在胶质母细胞瘤核心区(CT)及核心区血管增生区(CThbv)PTPRN基因表达极低,坏死周围假性苍白细胞区(CTPan)表达较低,浸润性肿瘤组织区(IT)表达增高,肿瘤边缘/前沿(LE)区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四个区域(p<0.001)。3.经细胞水平验证,PTPRN基因敲降后明显抑制了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4.对PTPRN参与的信号调控通路中相关基因分析发现,多数基因如CDH1、CDH2、TWIST1、SNAI1、SNAI2、MMP-2、MMP-9、VIM均与EMT发生密切相关。5.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间质标志物N-cadherin、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阻遏蛋白Snail1表达水平降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0.05),表明敲降PTPRN基因后,胶质瘤细胞发生EMT的水平显著降低,进而抑制了胶质瘤细胞的扩散。以上研究结果,对揭示人脑胶质瘤的扩散机制、改进胶质瘤诊断标准进而研发胶质瘤治疗靶向药物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粪肠球菌引发的伤口感染、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泌尿道或生殖道感染等疾病逐渐增加,不断有动物和人因粪肠球菌感染而发病导致死亡的严重案例。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粪肠球菌的耐药性也在逐渐增强,此外,粪肠球菌还会形成生物被膜[4],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难度。该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公共卫生安全。试验首先合成并鉴定了抗菌肽LL-37,通过其对不同菌种的杀菌作用比较,证明LL-3
基因编辑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生物技术之一,对动物育种工作进程的加快意义重大,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制备出了数量、类型丰富的基因编辑动物。然而,在基因编辑动物制备过程中仍然存在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亟需解决,核心在于基因编辑技术实施与胚胎移植技术的衔接。本研究以基因编辑绒山羊及子午岭黑山羊制备为契机,深入研究了基因编辑动物制备过程中胚胎移植技术开展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1对82只陕北绒山羊进行了超数排卵处理,8
我国有丰富的山羊品种资源,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如高繁殖性、抗逆性、耐粗饲等特点。其中绒山羊以其优良的纤维生产特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羊绒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羊绒加工业的发展,羊绒市场也出现了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趋势,国内外的羊绒消耗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我国优质的羊绒生产及研究也得到了有益发展。然而研究表明近年来羊绒的纤维细度变得越来越粗,羊绒的细度及质量受到绒山羊研究人
樟子松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乔木,生长迅速,寿命长,根系强大,有良好的保土防风性能,因而常作为北方地区的优势树种之一。天然林禁伐以来,为了缓解国内木材供应量不足,需要进一步克服人工林的缺陷,提高木材的高品质利用率,充分发挥与利用人工速生林的优势,实现小材大用、劣材优用的目标。木材干燥是木制品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一道工序,是合理利用木材、节约木材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直接影响木制品质量的关键,对节能、降耗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是由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其死亡率不高,但发病率很高,一般多发于冬季,对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病毒粒子较脆弱以及对细胞适应性较差,所以导致病毒分离较困难,一般情况下难以成功。为评估内蒙古地区牛感染BRSV的情况,本实验室在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间,
母畜生产后经历复杂的生理变化,使子宫易被病原菌感染而出现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导致母畜受胎率、繁殖率降低,严重者导致不孕甚至被淘汰。子宫内膜炎的防治策略中,抗生素会增强细菌耐药性,激素影响母畜发情周期,开发新的子宫内膜炎治疗靶点成为研究重点。胆碱能抗炎通路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和控制炎症的作用,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
产后母畜子宫经历解剖结构、生理及免疫机能的变化,由于矿物离子相对不足、能量负平衡,母畜分娩后生殖道细菌易于上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炎症对机体代谢、防御及组织重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则会引起组织损伤。细菌感染是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机体主要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细菌组分,从而激活胞内信号通路,并诱导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促进机体的炎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形成的丝氨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和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是引起牛腹泻疾病的三种主要病原,混合感染频率较高、临床症状相似不易区分,建立一种BVDV、BRV和BCoV的检测方法势在必行。为此,本研究根据BVDV 5′-UTR、BRV NSP5和BCoV N基
黑须污蝇(Wohlfahrtia magnifica)是欧洲、非洲和亚洲许多国家蝇类创伤蝇蛆病的主要病原。黑须污蝇生活史受季节的影响,不能满足人们对病原体的随时采样需求。本文对黑须污蝇人工饲养进行了研究,使黑须污蝇的蜕变生活史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确保常年有黑须污蝇、蛹和幼虫繁殖。为研究黑须污蝇引起的蝇蛆病的防治提供了便利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培养黑须污蝇幼虫:体外培养三代幼虫的化蛹率均在84
创建蒙古文字体是一件较为复杂和困难的工作。与汉字的特定书写结构不同,蒙古文是一种书写方式从上到下,至左向右的拼音文字,由35个字符构成,字体以主干为基准,分为词首、词中、词尾三种形式。其特殊之处在于:同一元素在词的不同位置其字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字母跟字母之间的书写距离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则极容易产生混淆;根据字母的发音异同,处于词的不同位置字形也会有所变化。因蒙古文字数量庞大且字形复杂,设计一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