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地处陕北斜坡中部的杨米涧地区,经过几十年来的勘探开发,中生界石油勘探不断取得进展,但整体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指导,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录井、岩心以及丰富的动态资料,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以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长2为辫状河沉积体系,物源来自北东方向,主要发育河道、河道砂坝和河漫滩微相类型。其砂体展布严格受沉积相的控制,河道砂体为骨架砂体,长23、长22、长21期砂体具有较好的继承性。长2储层是以长石砂岩为主的细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分选中等—好,孔隙度集中分布在12~17.0%之间,平均为15.4%;渗透率主要分布在1.0~16×10-3μm2之间,平均为11.0×10-3μm2。通过“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研究区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制作了油水识别图版;并利用单因素评价和多因素评价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筛选出有利储层。综合沉积相、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和储层综合评价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研究区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优选出长2油层组的有利勘探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