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偏技术进步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g2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增长率超过9%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见的“中国奇迹”。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时代,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嬗变过程,持续的结构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举措就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进步被认为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因,其中中性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已被大量文章证实,而研究有偏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章仍较少,从城市层面研究有偏技术进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章更是少见。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归纳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并阐述了有偏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有偏技术进步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再次,对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以及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算并对其结果进行描述分析。最后,利用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有偏技术进步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将273个城市按省会城市、非省会城市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分别检验,同时探讨了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1)大部分城市的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呈现出要素互补型特征;2003-2011年是偏向资本阶段,大部分城市技术进步偏向资本;2012-2015年是偏向劳动阶段,超过半数的城市技术进步偏向劳动;2016-2018年是偏向资本阶段,技术进步偏向出现“反转”,超过半数的城市技术进步偏向资本。(2)从整体上看,技术进步偏向资本阻碍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技术进步偏向劳动推动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省会城市而言,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而不利于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对非省会城市而言,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不利于其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八大综合经济区而言,有偏技术进步对不同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东部沿海经济区以及西北经济区来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显著促进了其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3)从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上来说,将城市划分为高资本劳动比—资本偏向型、高资本劳动比—劳动偏向型、低资本劳动比—资本偏向型以及低资本劳动比—劳动偏向型城市,发现技术进步路径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相较合理化更为显著:高资本劳动比—资本偏向型城市选择自主创新可能更能促进其产业结构高级化,选择技术引进可能会抑制其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低资本劳动比城市可能选择技术引进对其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作用更为明显,选择自主创新对其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抑制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发挥有偏技术进步引导作用,规范政府干预行为。要发挥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推动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上日程,从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要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干预行为,限制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权利,倡导“适度投资”,强调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合理与有序。(2)厘清地区要素禀赋现状,选择合理技术进步路径。要素禀赋积累层面存在明显高低落差,总体来说表现为“东强西弱”的阶梯分布,部分地区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以及浙江省等要素禀赋能力已经达到了开展自主创新的要求,某些地区如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青海省等则要素禀赋能力较低,需要依赖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进步。各城市要依托本地区要素禀赋现实与技术水平基础,通过自主创新或技术引进,提升要素生产效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3)破除区域要素流动障碍,统筹区域要素配置结构。技术进步需要依托要素投入组合优化来发挥作用。市场对生产资源的分配是高效的但也会存在盲目短视的问题,对此,政府要发挥好“看得见的手”作用,依据地区要素禀赋差异和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要素需求差异对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并进行空间调配。(4)创新区域人才政策,为创新驱动发展创造人才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是不可逆之势,但大部分地区的创新驱动力并不强,人力资本不足已成为最大制约因素,也是最难在短期内改善的要素。因此,要多措并举,加强教育投入,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和人才保障机制。
其他文献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哲学家和政治学家,早期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创始人。洛克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其在英国政坛上丰富的政治经历使他不得不关注和思考政治权威与政治义务问题。洛克批评菲尔默的父权主义和霍布斯的绝对君主制,认为政治权威源自人民同意而不是中世纪所主张的来自上帝的旨意。人民对国家的服从是因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同意和承诺,而非人民自出生以来就得服从父权或是神
死刑是刑法规定的最严厉的刑罚手段,适用死刑以严重犯罪事实为前提和依据,严重犯罪事实则必须依靠严格的证据来证明,必须达到严格的证明标准。死刑对生命权的剥夺是其有别于一般刑罚的原因,—旦执行便不可回复,具有一次性和终局性。死刑指控如此严重,被告人应当享有相应水平的救济权利,并且在废除死刑的国际潮流下,我国也一直通过各种规则和政策限制死刑的适用①,提高死刑案件证明标准不失为其中一条途径。目前我国死刑案件
在倚靠20世纪下半叶英国艺术发展潮流趋势的大环境下,受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的精神熏陶和家庭环境以及幼时经历的影响,使得贾斯汀·莫蒂默取消了绘画的精英身份,更改了绘画的主题内容,把注意力从上流社会的肖像画上转移到了战争、压迫、暴力、疾病等更为尖锐的主题上。画面中令人不安、恐惧的战争、疾病和垂死的花卉使观者产生“疏离感”冲击,但这些叙事内容并不是艺术家最终想表达的,他更多的是想通过描述这类事件,反映那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运用移动设备进行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娱乐等活动。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汉语越来越受到全球的重视。一直以来,外国人都需要到汉语学校、培训机构或者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习汉语。但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无法照常行课,针对严峻的形势,各校制定了全面的应对方案,除了在线教学的方式外,各种在线学习汉语的平台也应运而生。在线汉语学习平台是互联网时代衍生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大法官,一生致力于发展政治和哲学,其思想之花在其他领域也独占一角。“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命题作为他最有价值的哲学思想之一,尽管被人熟知,但很少有人对其出处有正确地认识。且命题所含“知识”之义也早在培根这里添加了新内容,与旧术语已有区别。我们须透过字面切实地理解培根的“知识”内涵,才能发现培根知识观上的新火花。不少哲学家因培根未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教育方面,与国外先进经验的交流密切,为我国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培养素质教育的方式上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音乐教育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课外兴趣的重要课程逐渐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开始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丰富教学模式。乐团活动因其音乐形式的丰富性和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选自《呼吸的新科学》,由James Nestor所著,文章主旨在于揭示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人们开始习惯用嘴进行呼吸,而这种呼吸方式将会极大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译者翻译内容为本书前三章,主要讲述作者作为志愿者参与实验,该实验对比了只用鼻子呼吸和只用嘴呼吸身体产生的变化,结果证明只有通过鼻子呼吸才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译者以目的论为指导,考虑医学题材语言特点,采用
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原文为学术专著《亚洲语言和国家认同》(Language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Asia)。该书于2007年最初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编辑是安德鲁·辛普森(Andrew Simpson)。根据译者的调查,目前我国国内尚无中文译本出版或发表。本书全面介绍了语言在亚洲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与发展中的作用。译者主要翻译此书的第七章,这章探讨了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到2020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且按照国际经验,这一快速城镇化阶段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由于人口和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在各个类型城市之间存在异质性,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省域空间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也是中国调整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窗口期。另一方面,随着城
新冠疫情后旅游小企业的恢复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对文旅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论及适应性循环理论的指导下,将重庆磁器口古镇及安居古镇作为调研地点,运用问卷调查收集到303份有效调研数据,并以逐步回归等数据分析方法,将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探讨社会资本对旅游小企业恢复力的影响,旨在探索文旅企业恢复发展的对策与路径。本文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及认知维度这三个维度,将动态能力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