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性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ang176239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肥结构对小麦产量与籽粒品质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也是小麦栽培调控的主要技术策略,但不同肥料因子对小麦产量品质的作用,因土壤本身的特性差异而导致差异性结论,这主要是缺乏长期定位肥料试验。通过长期定位试验所形成的不同土壤肥力生境差异,来研究土壤肥力与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与籽粒品质的影响,将有助真实揭示肥料及土壤养分生境对小麦产量、品质的作用,为小麦优质高产的肥料结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长达27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选用中筋小麦品种苏9698,于2005—2007年进行对小麦产
其他文献
为了对新疆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有一个全面地认识,也为今后春小麦品种改良中的亲本选配提供有力参考,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82份新疆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并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供试春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i)、变异系数(CV%)和极值等的分析表明,品种间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方面存在广泛的遗传差异,但与山东
二倍体小麦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AA)和类似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gilops speltoides,BB)在大约50万年前发生了一次多倍化过程,这次多倍化过程形成了四倍体小麦(AABB);
本试验利用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做母本,6个非抗虫棉花品种(系)做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设计),配制30个杂交组合,研究抗虫棉杂交种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并根据数量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亲本、不同性状配合力及各性状遗传效应和相关性,在研究杂种F_1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组合研究F_2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变异系数,探讨抗虫棉杂交种F_2代的利用价值。主要研究结
试验于2006-2007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土壤类型为粘壤土,前茬为小麦,土壤肥力中等。本研究以江苏省主推的4类(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与中熟晚粳)17个粳稻品种作为材料,通过比较研究不同生育类型品种的产量形成及其源库特征、干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利用以及主要品质性状,探讨江苏单季粳稻品种的综合生产力,为水稻的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生育类型粳稻品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