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码辅助D2D通信中的中继选择算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技术迅速发展使移动设备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为减轻基站负担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了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D2D通信)。但是直接D2D通信更适用于近距离、慢速的设备,所以引入中继用户扩大通信覆盖范围,解决直接D2D通信弊端。但同时也会产生干扰和增加转发次数,因此考虑与网络编码技术相结合抑制干扰和提高传输效率。在网络编码辅助D2D通信系统中,中继用户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紧密结合网络中应用场景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三种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编码辅助D2D通信系统模型,然后提出相应的中继选择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网络编码和所提的中继选择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建立网络编码辅助D2D单中继通信系统模型,介绍通信会话建立和具体每一时隙的通信过程。提出了联合考虑端到端速率、延时和中继存活时间的中继选择方案,并对有无网络编码和不同中继选择方案对系统端到端传输数据量和延时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网络编码辅助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端到端信息量和降低传输时延。第二,针对需要高可靠性的通信场景,构建网络编码辅助D2D多中继通信系统,对该模型会话建立和具体通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系统的丢包性能进行分析。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为避免数据冗余和资源浪费,还需要尽量减少中继用户个数和传输次数,所以提出了联合考虑中继地理位置、信道质量、传输次数和存活时间的中继选择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通过采用网络编码在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同时也降低丢包率,增强可靠性。第三,针对需要多用户接入和空闲用户有限的情况,构建网络编码辅助多对D2D单中继通信系统。介绍了该模型会话建立和通信过程并对系统容量进行分析。为提高系统容量并保障可靠通信,提出了联合考虑中继地理位置、通信内容、存活时间和系统容量的中继选择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系统容量和信道利用率。
其他文献
本文中,我们利用变分法研究如下的Schr(?)dinger-Poisson系统:其中0≠λ∈R,f:R3×R(?)R,((u)=∫0u m(s)d),K(x)与M(s)分别是R3与R上的非负非零函数,且对任意的u ∈ D1,2(R3),函数K(x)M(u)∈L6/5(R
碳氮(C-N)键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医药、农药及聚合物材料当中,如何简捷高效地构筑C-N键,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Cp*Rh(Ⅲ)催化的C-H活化胺化反应,在该领
原肠胚时期是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该时期各个胚层受各种信号的调控分别获得各自的发育命运。近年来,外胚层和中胚层的发育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已经
超分辨算法是阵列测向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在当前理论向工程化转型的发展阶段中,传统的超分辨测向算法面临的计算复杂度高、阵列结构依赖性强等缺陷,这些缺陷已成为制约测向理
射流广泛地应用在不同的工业领域,例如,气体燃料的混合过程,微射流主动冷却控制,飞行器的噪声控制等。理解射流的混合机制,控制射流的混合过程,对于强化燃烧、减噪具有重要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但何谓“具体”的诉讼请求,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予以明确,相关司法解释也没有对诉讼请求如
近红外光主动照射技术可以实现全黑环境下的成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方面。但近红外监控视频中的人脸往往呈现不同的姿态角度。对于可见光下的人脸识别,姿态变化会带来
本论文是关于蜚蠊目姬蠊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姬蠊科是蜚蠊目最大的科,世界性分布。论文基于西南大学蜚蠊分类研究课题组对中国姬蠊科经典分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使用线
本文利用桥联双β-酮亚胺配体 O[C6H4-2-N=C(CH3)CH2C=O((C6H5)]2(L1H2),O[C6H4-2-N=C(CH3)CH2C=O(CF3)]2(L2H2)和[CH20C6H4-2-N=C(CH3)CH2C=O(C6H5)]2(L3H2)为辅助配体,合成
功能连接的频率选择性可以反映神经元频率调谐的相似性,频率调谐相似性越高的神经元其功能连接强度越强,神经元之间的功能交互程度也就越高。此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人脑听觉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