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价格是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与CPI等重要经济指标,人们的生活水平,农业发展的可持续,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运行都关系密切。自从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互动越来越多,国内农产品价格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因此,厘清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状况及趋势,明确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传导途径,对稳定农产品价格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特征,农产品国际传导途径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初步了解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状况,并分析了国内与国际农产品价格的联动性;然后,使用变异系数和无条件标准差测定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率并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探究农产品价格近十年的波动及其变化状况,并运用GARCH模型对波动趋势进行了预测;接着,基于价格传递机制理论,阐述了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和间接传递效应,并使用VAR模型结合2003年至2014年的月度时序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程度较低。近十年来51.52%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程度比较低,波动程度最剧烈的农产品约占20%,主要集中在蔬菜类农产品;2.价格波动没有普遍上涨。两期对比发现约91%的农作物价格波动程度没有上涨,上涨的只是少数几种农产品;3.不同种类的食品价格波动的趋势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类聚现象。粮食类,鱼类、肉蛋类、蔬菜类和水果类农产品价格波动会不断衰减,而油脂类农产品的其价格波动会越来越大。4.间接传导途径即汇率、国际期货、国际贸易途径传导作用强于直接传导途径,间接传导途径能解释20%的波动,而直接途径只解释10%的波动。最后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