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癌的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15万,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年由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增多,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患者趋于年轻化。因此,寻找宫颈癌的病因,明确其发病机制对进一步预防、早期诊治宫颈癌是十分必要的。PI3K/AKT(phosphoinositide 3-kinase-AKT signalling pathway)信号传导通路所介导的脂质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对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分化、存活、浸润和转移等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其中3-磷酸肌醇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是由一个催化亚单位p110α和一个调节亚单位p85所组成,其中p110α就是由PIK3CA基因所编码。PIK3CA基因,是由34个碱基对组成,定位于染色体3q26.3的癌基因,包含20个外显子,编码1068种氨基酸产生124kDa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编码3-磷酸肌醇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的催化亚单位p110α,是上消化道,卵巢,胶质细胞,乳腺等多种肿瘤的癌基因。近年来国外关于宫颈癌染色体改变的研究证实PIK3CA是宫颈癌的癌基因。国内尚无有关PIK3CA基因在宫颈癌方面的研究。本实验将在mRNA水平上研究宫颈病变组织中PIK3CA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HPV的感染状态,探讨PIK3CA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为研究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为宫颈癌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收集我院1997年5月—2005年5月间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手术切除的石蜡标本共110例。其中宫颈癌30例,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62±5.46)岁。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高分化19例,中分化7例,低分化4例,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期:7例,Ⅱ期:14例,Ⅲ期:6例,Ⅳ期:3例,有淋巴结转移的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2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60例,其中CINⅢ组30例,患者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53±4.89)岁,CINⅡ/CINⅠ组30例,患者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50±4.12)岁;正常宫颈组织(因妇科其它疾病手术切除的)20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51±4.9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学、免疫及放射治疗。二、试剂PIK3CA mRNA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HPV通用型引物;DAB显色试剂盒;耐热DNA聚合酶;dd H2O;10×buffer液;dNTP;原位杂交专用PBS缓冲液;蒸馏水;30%H2O2;SSC液;苏木素;二甲苯;酒精;树胶等。三、实验方法(一)原位杂交法检测PIK3CA mRNA,按试剂盒说明进行。以已知外阴鳞癌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探针作为阴性对照,每例标本常规进行苏木素染色。(二)PCR法检测HPV DNA,采用已知尖锐湿疣标本作为HPV DNA通用型阳性对照,以双蒸水代替模版DNA作为阴性对照。四、结果判定(一)原位杂交结果原位杂交PIK3CA mRNA阳性的判断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二)PCR结果PCR法中HPV DNA阳性的判定以相应片段长度处出现条带者为阳性。五、统计学方法1、PIK3CA mRNA检测阳性率的组间比较和HPV DNA检出率的组间比较均采用多样本卡方检验;2、HPV DNA检出率以及PIK3CA mRNA阳性率之间关系的比较采用一致性检验,计算Kappa指数(KI),0.75>KI>0.4,定义为一致性良好,KI>0.75为一致性极好;3、PIK3CA mRNA的表达和HPV感染分别与宫颈癌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参数之间关系的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卡方检验。实验结果一、PIK3CA mRNA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PIK3CA mRNA在宫颈癌、CINⅢ、CINⅡ/CINⅠ及正常宫颈上皮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60.0%、16.7%和0.00%。PIK3CA mRNA在宫颈癌和CINⅢ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INⅡ/CINⅠ组和正常宫颈上皮组(P<0.01);宫颈癌组与CINⅢ组之间比较以及CINⅡ/CINⅠ组与正常宫颈上皮组之间比较,PIK3CA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PIK3CA mRNA的表达随临床期别的增高、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其中PIK3CA mRNA的表达在宫颈癌Ⅲ、Ⅳ期组高于Ⅰ期组和Ⅱ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高于Ⅰ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PIK3CA mRNA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HPV DNA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检出情况在宫颈癌组、CINⅢ组、CINⅡ/CINⅠ组及正常宫颈上皮组中HP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83.3%、66.7%、56.7和0%。其中宫颈癌组与CIN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癌组分别与CINⅡ/CINⅠ组及正常宫颈上皮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lNⅢ组与CINⅡ/CIN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INⅢ组与正常宫颈上皮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INⅡ/CINⅠ组与正常宫颈上皮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PV DNA的检出率在宫颈癌临床分期各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分化程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PIK3CA基因扩增和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PIK3CA基因扩增与HPV感染相关。3、PIK3CA mRNA可作为宫颈病变进展的监测指标,HPV感染易导致宫颈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