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磁通门传感器电路与FPGA信号处理设计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ma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各种电子设备,其中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组件。磁场在空间中无处不在,利用磁传感器可以实现航空航天、航海或是车载的导航,可以使用在工程材料的探伤,也可使用与医疗或是其他的科研方面。目前测量磁场的传感器主要有SQUID、霍尔传感器、GMR、核磁共振磁强计、磁通门传感器等,其中磁通门传感器作为pT级的室温高精度矢量磁传感器,已经在性能和体积方面有了巨大提升,在国防、社会和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磁通门传感器的小型化,尤其是利用MEMS技术的微型化集成磁通门传感器是磁通门传感器的主要研究方向。它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工艺制作的传感器笨重,使用困难,不方便携带等诸多缺点,并且能够与CMOS电路相集成。由于MEMS磁通门传感器由于工艺问题,感应线圈的多层紧密缠绕很难实现,但是相比于传统磁通门传感器,MEMS磁通门传感器的磁芯可以做的更薄,使用磁导率较高的非晶纳米晶软磁薄膜磁芯可以将激励频率做到数百千赫兹或上兆赫兹,可以有效的提高微型化磁通门传感器的性能。所以本文基于这个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频率、微小信号测量的磁通门工作电路。本文首先列举了磁场的检测方法,对磁通门传感器的历史,工作原理和检测微弱信号的方法做了论述,其后论述电路的设计思路,在信号激励方面,选用合适的芯片,制作了信号发生器,缓冲器,功率放大电路,并对前端激励末尾部分的隔直流模块的优点通过测量数据进行说明。在感应信号处理方面,论述了信号放大器,AD转换电路的实现,并针对基于FPGA的正交矢量锁相放大电路的设计思路和每步设计步骤进行说明。在上述设计中利用Multisim,Quartus II,Modelsim软件对波形和信号处理进行了仿真,并测试了部分电路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波形。最后,本文基于这套电路和所制作的磁屏蔽装置和磁场产生装置,对一种MEMS磁通门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灵敏度,线性度和精度进行了测量,对整体测量性能进行评价,验证了整个系统的可行性。本文设计的测量系统与其他测量系统相比:(1)相对于传统磁通门传感器的模拟电路信号处理,使用FPGA数字信号处理抗干扰能力更强。(2)通过一片FPGA实现数字信号处理,较一般的电路中使用FPGA和ARM配合处理的成本更低,提高电路的集成度。(3)使用方便,方便携带及改进。基于MEMS磁通门传感器的工作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传感器工作电路,相对于传统磁通门传感器更加微型化、数字化,系统使用性能较好,可以用于一般情况下的磁场测试。
其他文献
东南亚地区地理位置独特,使其在亚太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地区因此而长期成为了世界各大国争夺的主要范围。冷战结束后,两级格局被瓦解,但美国并没有在这一地区独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耐药菌,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导致的感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机制研究却少见。荚膜是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可以发挥保护细菌并抵抗宿主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的功能,但目前尚未见鲍曼不动杆菌荚膜的毒力机制研究。本研究拟通过不同荚膜厚度鲍曼不动杆菌以及提纯的荚膜多糖与鼠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相互作用,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荚膜诱导鼠巨噬细胞
;传统协议识别技术多以单网络流为识别手段,不能应对复杂网络应用多服务、多协议等特性,因此在面对复杂网络应用识别时严重失效。针对复杂网络应用的识别难题,提出了一种流感
服装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元素内容,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元素,在服装出现和应用的初期,其更多是一种御寒的作用和特点,而随着人们对服装的价值作用认知不断成熟
为提高多层过盈联接件的使用性能和工作可靠性,基于传统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以锁紧盘为研究对象,按照由里往外的次序采用厚壁圆筒理论与Lame方程对主轴与轴套接
2019年,韩国Soda博物馆完成了更新改造。新增添的无顶画廊由当地废弃的公共浴室设施改造而成,将其原本暴露在外的混凝土墙用作室外画廊的展墙。画廊举办了以'流动:创造动
<正> 方法应依据于目标。真人教育的目标的实质是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能动的会生活的人,这就为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限定的条件,即教育方法必须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据此,
近十年来,高速铁路因其运行速度快、安全性高、乘坐舒适度高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高速铁路的线路较长,贯穿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时常受雾霾天气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业已证明,机
粗集理论1982年由Zdzislaw Pawlak提出,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已经在理论和应用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不依赖于数据集之外的附加信息,是处理模糊、不精确、不完整、不确定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