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些药物如奥沙利铂诱导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进行杀伤肿瘤的作用,从而避免了传统化疗和放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研究和开发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活性物质将成为防治肿瘤的重要研究策略。前期研究发现L.paracasei subp.paracasei X12细胞壁肽聚糖可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而肽聚糖诱导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能否在整体实验条件下抑制体外移植瘤的发生尚不清楚。本课题利用L.paracasei subp.paracasei X12细胞壁肽聚糖首先诱导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并将该细胞皮下接种BALB/c小鼠,7天后在另一侧行皮下注射CT-26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等情况;随后在离体实验条件下以人结肠癌HT-29细胞为研究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TCA法对L.paracasei subp.paracasei X12细胞壁肽聚糖进行提取,提取率为14.4%,紫外可见光谱通过与标准品比对确认为肽聚糖;(2)通过MTT实验确定肽聚糖诱导免疫原性死亡的最佳剂量(800μg/m L)和时间(48 h),肽聚糖诱导的小鼠CT-26细胞发生的免疫原性死亡,能激活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抵抗再次注射的癌细胞侵害,在肿瘤发生、肿瘤体积等方面都优于阳性模型组,但比阳性治疗组(OXP)作用弱,这些结果与后续的免疫学指标如IL-10、IL-12、IFN-γ、TNF-α检测结果一致。(3)肽聚糖(200-800μg/m L)能诱导免疫原性死亡标志分子CRT/ERp57在细胞膜表面暴露,以及标志分子HMGB1在细胞膜外的释放。实时定量PCR技术发现,肽聚糖可明显增加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e IF2α、PERK、ATF6 m RNA的表达,随后以内质网应激的公认阻断剂还原性GSH作用细胞以消除内质网应激作用,发现肽聚糖诱导的CRT转位也明显减弱。结论: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 subp.paracasei X12肽聚糖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死亡,其作用机制与其内质网调控密切相关。本研究将为深入开发副干酪乳杆菌肽聚糖的功能及后续应用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