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aracasei subp.paracasei X12肽聚糖对荷瘤BALB/c小鼠的抑制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些药物如奥沙利铂诱导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进行杀伤肿瘤的作用,从而避免了传统化疗和放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研究和开发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活性物质将成为防治肿瘤的重要研究策略。前期研究发现L.paracasei subp.paracasei X12细胞壁肽聚糖可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而肽聚糖诱导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能否在整体实验条件下抑制体外移植瘤的发生尚不清楚。本课题利用L.paracasei subp.paracasei X12细胞壁肽聚糖首先诱导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并将该细胞皮下接种BALB/c小鼠,7天后在另一侧行皮下注射CT-26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等情况;随后在离体实验条件下以人结肠癌HT-29细胞为研究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TCA法对L.paracasei subp.paracasei X12细胞壁肽聚糖进行提取,提取率为14.4%,紫外可见光谱通过与标准品比对确认为肽聚糖;(2)通过MTT实验确定肽聚糖诱导免疫原性死亡的最佳剂量(800μg/m L)和时间(48 h),肽聚糖诱导的小鼠CT-26细胞发生的免疫原性死亡,能激活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抵抗再次注射的癌细胞侵害,在肿瘤发生、肿瘤体积等方面都优于阳性模型组,但比阳性治疗组(OXP)作用弱,这些结果与后续的免疫学指标如IL-10、IL-12、IFN-γ、TNF-α检测结果一致。(3)肽聚糖(200-800μg/m L)能诱导免疫原性死亡标志分子CRT/ERp57在细胞膜表面暴露,以及标志分子HMGB1在细胞膜外的释放。实时定量PCR技术发现,肽聚糖可明显增加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e IF2α、PERK、ATF6 m RNA的表达,随后以内质网应激的公认阻断剂还原性GSH作用细胞以消除内质网应激作用,发现肽聚糖诱导的CRT转位也明显减弱。结论: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 subp.paracasei X12肽聚糖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死亡,其作用机制与其内质网调控密切相关。本研究将为深入开发副干酪乳杆菌肽聚糖的功能及后续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于2003年出版了个人的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巧妙且惊人的情节和独特的文化韵味使小说备受关注。李继宏所译《追风筝的人》汉译本于2006
<正>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实质究竟是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直到目前,争论仍未彻底解决。因为这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自然流产有关文献进行回顾研究,探讨中西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对本病的治则治法;通过观察补肾通脉中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内容的丰富,篮球这项运动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和重视,它现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需要充足的体力与耐力,队员如
目的:研究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自闭症儿童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儿均接受正规的结构化教育训练,并对研究组患儿加用音
目的:检验孤独症谱系商(AQ)儿童版-中文版的效度信度。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门诊101例4~11岁孤独症儿童和124例年龄相匹配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支持向量机集成的液体质量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专门装置采集瓶内旋转液体的序列图像。对采集到的序列图像进行运动分析,确定图像序列中的运
<正> 时针和分针应用题通常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其实拨一拨钟表立即可得出答案。例1 求钟面上时针与分针重合的各个时刻。解:拨一拨钟表立即可以知道,时针和分针从0时到12时(
公共政策执行既是一个结构,又是一个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处在外部环境中并与外部环境不断发生作用的系统。
研究背景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及医疗市场的日益发展,寻找一种或一整套适应我国实际需要的医疗管理体系或模式已成各方研究的重要课题。临床路径是一种为了控制不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