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颁布的38项具体准则中,债务重组准则是其中修订内容较多,对损益影响较大的准则之一,然而,经过两年的实施后,其实施效果如何?能否为企业带来财务效应?是否实现了改革预期等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债务重组的财务效应是债务重组的重要目标,没有重组的财务效应就没有必要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的实现能够使债务人通过重组或直接增加经济效益,或帮助企业摆脱财务困境。近年来,中西方对于债务重组的研究较多关注于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债务重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而在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的研究方面则涉及较少,尤其结合我国新准则实施后的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研究背景介绍、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我们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与特色。第二部分是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理论分析。首先界定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然后通过对资本结构理论和经济后果论等基本理论的阐述,从理论上分析债务重组的财务效应。第三部分是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的实证研究。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财务指标,运用单一样本t检验、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检测债务重组对债务人是否具有财务效应。第四部分为结论和建议。根据前文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债务重组当年对债务人具有财务效应,确实能够改善债务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升财务实力,从而达到增加利润、摆脱财务困境的目的,但是只具有账面的、短期的效应,效应的发挥并不能持久。债务重组为企业带来的是摆脱财务困境的机遇,只有债务企业把握住重组的机遇,狠抓内功,改善经营管理,开拓市场,才能让企业真正的起死回生,否则,债务重组财务效应只能是“昙花一现”。 本文研究的贡献在于:在理论分析中,基于债务人角度从财务状况和财务实力两个方面分析2006新债务重组准则的理论财务效应,得出债务重组财务效应只是账面的、短期的效应且债务重组只是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的机遇的结论;在实证分析中,以我国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样本,选取了最新的数据,并选取代表财务状况和财务实力的财务指标,运用单一样本t检验、因子分析法对债务重组财务效应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反映2006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后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的真实表现。